东南大学:传承红色电波精神,启航强国复兴新征程

神经蛙
2024年09月23日

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伍豪实践团于7月,组织青年学生前往“共和国摇篮”江西瑞金和学校所在地江苏南京,开展“接续红色电波精神,启航强国复兴新征程”暑期社会实践,深挖红色无线电奋斗史,学习隐蔽战线革命精神。本次实践主要包括调研学习、宣传实践、创新延拓三个部分,品牌活动包括深入江西瑞金探访红色无线电旧址、整理红色无线电史料、开展“小小鲁班石”夏令营,以及在南京的街道社区进行“红帽盾牌”公益宣讲。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际行动,将红色文化与科普教育相结合,激发青少年的科创热情。

探寻革命旧址,传承红色精神

瑞金市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为了让学生们更深刻地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精神,伍豪实践团专程前往红军无线电总队旧址和中国工农红军通信学校旧址进行实地探访。一幢看似普通的租用民房,却是红军无线电总队的旧址。在这间不起眼的房子里,陈列着1930年缴获的半部电台。它象征着中国红色通信的道路从这里开启,我国无线通信事业就此开端。满墙的文字和实物展示,生动再现了当年红军无线电总队的奋斗历程。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探访中国工农红军通信学校旧址。蒋心造 供图

通过沉浸式体验,实践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伟大与艰辛。无线电波曾帮助红军战士在战场上传递重要情报,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无线电技术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追随革命先辈的足迹,实践团成员们不仅学习到了历史知识,更理解了无线电技术与国家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此次红色通信学习之旅,让同学们在精神上受到了洗礼,激发了他们为国家通信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

汲取“鲁班石”精神,构建合作桥梁

1930年代,毛泽东曾将红军通信战士比作“鲁班石”,勉励他们要做革命的“鲁班石”。为继承和发扬“鲁班石”精神,实践团在瑞金市叶坪镇叶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行了“小小鲁班石”夏令营。

开营仪式上,叶坪社区书记谢学禄、社区居委会主任刘燕清,以及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辅导员吴兆青老师等受邀出席,并举行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开营仪式结束后,伍豪实践团正式开启“小小鲁班石”夏令营活动,将红色教育与科普体验相结合,通过理论小课堂、互动体验课和实地参观体验课的形式,带领营员们学习无线电和密码学知识,深入了解革命历史,感受“鲁班石”精神的伟大力量,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

图为“小小鲁班石”夏令营红军无线电总队旧址参观体验课。梁敏智 供图

青春筑梦,微光“童”行

在革命年代,隐蔽战线斗争一直不息,在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就此诞生,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奉献了自己光荣的一生。当下,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网络空间安全的保障不仅关系到国家的信息化建设和数字经济的发展,还关乎国家主权和民生安全。

图为“红帽盾牌”公益课堂中“斯巴达加密棒”互动体验环节。杨惠茹 供图

为了给学校周边街道社区的青少年科普隐蔽战线历史、无线电和密码学相关知识,伍豪实践团前往南京市江宁区的江宁开发区、麒麟街道、禄口街道彭福社区和秣陵街道双金社区,借助街道社区开设的暑托班,给孩子们带来了多场“红帽盾牌”公益课堂。每场公益课堂内容丰富生动、语言通俗易懂、互动性强,激发了青少年的科创兴趣,帮助他们强化了网络安全意识。

图为“红帽盾牌”公益课堂。张晨星 供图

本次实践中,团队成员齐心协力,相互配合,通过实地探访和人物访谈深入挖掘苏区红色无线电历史,线上线下相结合宣传隐蔽战线斗争历史;通过夏令营和公益课堂的形式对实践成果进行产出,不仅弘扬红色文化,而且运用专业所学开展科普,培养两地青少年的科创兴趣。团队力求推动红色无线电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建立红色文化和科普教育融合机制,提升公益课堂对青少年的吸引力。(通讯员 沈焦睿 杨惠茹 冯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