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发展大潮中,红阳苗寨凭借其深厚的人文瑰宝,正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之路。7月6日,凯里学院旅游学院“助推红阳苗寨旅游发展”实践团在台江县红阳苗寨,对当地村民、非遗传承人、游客等进行了调研实践。在实践中增见识、长才干、做贡献,并结合专业展开了一场深度的人文探寻之旅。
据了解,红阳苗寨位于台江县东南部,地处雷公山缓冲地带、台江国家森林公园内,距县城16公里,距凯里州府76公里,G211国道穿境而过。这里山峦环绕,风景秀美,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作为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当前正多措并举推动人文旅游,以期让更多人走进这片神秘的土地。
走进寨村,实地走访调研
红阳苗寨的人文瑰宝,在于古朴庄重的吊脚楼,承载着岁月的记忆。调查团队一进入苗寨就被这里独特的建筑风格深深吸引住,苗族特色的吊脚楼依山而建,巧妙地利用了地形,既美观又实用。一般有两层或三层,村民说:“底层比较潮湿主要放生产工具、圈养家禽或牲畜,也有的会用作厕所,第二层是苗族人居住的主要区域,设有堂屋、卧室和厨房,三层一般用来存放粮食”这些建筑体现了苗寨人民对自然的尊重和适应,也展现了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建筑技艺。
红阳苗寨的人文瑰宝,在于热闹非凡的苗寨节庆,洋溢着团结欢乐的氛围。团队成员与村民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访谈,了解到红阳苗寨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红阳苗寨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例如,盛大的敬桥节、苗年是他们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其间人们身着盛装,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此外,还有鼓藏节等特色节日,这些节日不仅是欢乐的聚会,更是传承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这些习俗不仅是苗族人民欢庆节日的方式,更是他们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当地村民交谈。欧阳乐 供图
采访国家非遗传承人,探寻人文旅游未来路
红阳苗寨的人文瑰宝,在于细腻精致的织锦工艺,织就了苗家人的梦想。苗寨的手工艺也让调研团队眼前一亮,精美的苗族刺绣、独具匠心的银饰制作,每一件作品都展现着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团队成员与台江绣娘非遗传承人张老师交谈,详细了解和记录了这些手工艺的制作流程和传承现状,张老师在采访中说道:“以苗绣和蜡染非遗这一块来做主打的创业产业,而且随着台盘村BA这边的火爆出场,后期我们一些产品的介入,这些现在我们整体的市场来看,还是要创意创新,创意的产品,一是产品创新,二是宣传方式和营销方式还是要有一定的创新。”未来的保护与推广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苗寨银饰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而闻名,蜡染作品则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艺术魅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台江绣娘非遗传承人张老师交流。邱梦然 供图
结合现有人文打造特色旅游
红阳苗寨的人文瑰宝,在于香气扑鼻的苗族美食,传递着浓郁的风情。有着独特的美食文化,酸汤鱼以其酸辣可口的味道令人回味无穷,苗家腊肉更是香气扑鼻。当地的特色小吃如糍粑、米豆腐、姊妹饭等,也让调查团队成员们大饱口福。村里传统的吊脚楼经过改造成民宿,为游客提供了既舒适又能体验民族风情的居住环境。
红阳苗寨的人文瑰宝,在于那豪迈奔放的芦笙舞,跳出了苗家人的热情。芦笙是他们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悠扬的芦笙曲常常在重大节日和庆典中响起。苗族芦笙舞则以其欢快的节奏、灵动的舞姿和强烈的节奏感,成为苗族文化中极具魅力的一部分。舞者们手持芦笙,在悠扬的乐曲中翩翩起舞,仿佛在讲述着苗族的历史与故事。红阳苗寨的口头文学同样源远流长。古老的歌谣和传说,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口口相传,传承至今。这些文学作品中蕴含着苗寨人民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智慧,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当地芦笙传统歌舞表演人员交流学习。申佳加 供图
调研团队不仅收集了大量珍贵的资料,还了解到当地政府和居民达成了合作共识,共同致力于红阳苗寨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通讯员 张应仲 欧阳乐 邱梦然 申佳加)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当地苗族传统歌舞表演人员合影。申佳加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