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远海渔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际情况,1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变废为宝实践队前往日照沿海,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日照港实地考察,见证远洋捕捞起航
实践队的首站是日照港。作为我国重要沿海港口之一,日照港在远洋渔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队员们踏入日照港,港区内呈现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宽阔的区域里,一艘艘大型远洋渔船整齐停靠在指定泊位,船员们忙碌地在甲板与码头间穿梭,搬运着各类物资,包括先进渔具、足量燃油以及船员长期航行所需的生活补给品。
队员们与几位即将出海的渔民展开交流。渔民们分享了丰富的捕捞经历,详细介绍每次出海的行程、作业区域及常见渔获种类。队员们了解到,随着远洋渔业快速发展,如今渔船配备了先进导航系统、精准探鱼设备与高效冷藏设施。这些现代化装备极大提升了捕捞效率,保障了渔获保鲜质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渔民指着船上设备说:“国家大力扶持远洋渔业,我们装备越来越好,能去更远、资源更丰富的海域捕鱼,收获也更稳定了。”
随后,日照港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向队员们提供了详细渔业数据,涵盖近年来渔船出海频次、捕捞总量及主要渔获品种变化趋势,直观呈现了当地远洋捕捞业的发展态势。
图为负责人为实践队员讲解日照港的相关情况。赵政府 供图
走进加工企业,探寻海产品加工链
离开码头后,实践队员们来到一家知名海产品加工企业。该企业占地面积广,拥有现代化生产车间与先进加工流水线。在企业负责人带领下,队员们穿上防护服进入加工车间参观。
车间内,工人们熟练操作设备,对刚卸下的海产品进行分类、清洗、切割及加工等一系列处理。从鲜活鱼虾到精细加工、包装精美的海鲜产品,整个流程高效有序。负责人介绍:“企业采用国际领先加工技术与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品质与安全。”同时,为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企业开发了即食海鲜、海鲜罐头、海鲜调味料等多种深加工产品。
图为加工处理过的海鲜。赵政府 供图
队员们还注意到,企业十分重视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料等都经过严格处理,实现达标排放。鱼骨、虾壳等原本被视为废弃物的部分,也被进一步加工利用,提取出有价值成分用于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走访日照石臼海鲜市场,洞察远海渔业终端
为深入了解远海渔业资源在市场端的呈现与流通情况,实践队员们前往日照颇具规模与影响力的石臼海鲜市场。一踏入市场,喧闹的叫卖声扑面而来,一幅鲜活的海鲜交易场景展现在眼前。
市场内摊位密集,摆满了各类海产品。有来自远海的金枪鱼、鳕鱼等大型鱼类,虾蟹类以及蛤蜊、扇贝等贝类,散发着浓郁的海洋气息,直观展示了远海渔业资源的丰硕成果。
队员们与众多摊主深入交流,摊主们纷纷介绍自家海产品来源,不少人自豪表示:“海鲜刚从远洋捕捞回来,品质优良。”
据了解,不同远海捕捞区域对应不同渔获种类,渔获从船上卸下后,通过快速冷链运输等方式,第一时间送达市场,最大程度保证新鲜度。一位老摊主说:“现在消费者对海鲜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我们更依赖远海捕捞的优质货源,生意才好做。”
图为实践队员与摊主交流。赵政府 供图
此外,队员们留意到市场在海产品质量把控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市场设有专门检测区域,对每一批次海产品进行严格质量检测,确保食品安全。同时,为保护海洋资源,市场积极倡导摊主遵循可持续捕捞原则,抵制销售非法捕捞或濒危物种的海产品。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深入了解了“践行大食物观,深耕远海粮仓”战略举措在实际中的推进情况。实践队队长总结说:“从远洋捕捞一线,到海产品加工企业生产车间,再到市场终端以及政府部门政策制定与监管,队员们全方位感受到远海渔业发展的蓬勃活力与巨大潜力。”(通讯员 赵政府 刘奕斐 孙婉莹 周思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