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2025年2月,四川农业大学“寻迹古城之上,追忆沉痛历史”寒假社会实践团队奔赴江西省南昌市,开展多天实地访谈,前往塘南镇令公庙日军大屠杀遗址、抚河、西塘沟、河湾村日军大屠杀遗址、宝塔村、柘林街、瓜山村和吴家村这八个地点进行深入考察,探寻南昌大屠杀的历史真相。
寻访遗址,揭开历史尘埃
2025年将迎来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重要的历史节点,团队成员将目光投向了一段鲜为人知但同样沉重的历史——南昌大屠杀。正因为南昌大屠杀的惨痛记忆正逐渐模糊,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段不可遗忘的历史,实践团队以文献资料和历史影像为线索,开展了艰难的遗址访寻工作。其中,约50%的遗址极为隐蔽,难以通过常规地图定位;约40%的遗址已在岁月侵蚀中消失殆尽;仅有不到10%的遗址保存相对完整。面对这些挑战,团队成员并没有退缩,而是线上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线下多次走访当地居民以探寻历史原貌。经过不懈努力,团队不仅成功寻访到部分重要遗址,更意外获悉了诸多未见于网络记载的珍贵史实。这些发现让团队成员真切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真实,也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信念。
图为拍摄河湾井侵华日军大屠杀遗址简介告示牌。陆宇乾 供图
聆听历史,铭记战争伤痛
团队成员联系到当地塘南令公庙任期15年的前站长李站长,聆听他讲述那段黑暗历史。交谈中,李站长语气坚定的表示:“不把历史讲下去,那么大家都会忘记。”这番话语让团队深以为然,内心满是对铭记历史的共鸣之感。
李站长慷慨地展示了其工作室中记载南昌大屠杀的《南昌县志》、《南昌百科全书》、《中共南昌县地方简史》等具体史料和详细文献供团队参考,内容远比网上详实,暴行细节令人发指。
此外,李站长还赠送了团队成员抗战结束后群众要求“惩治汉奸的联名信”复印件,以及他在任职站长期间发动自己的人脉,寻找参军时期的战友,联系画师制作的《塘南血泪仇》连环画一本。团队成员对此惨案义愤填膺,同时对逝者表示深切哀悼。
图为采访令公庙任期15年前战长。陆宇乾 供图
深度访谈,汲取历史力量
在令公庙现任负责人的协助下,团队有幸采访到了南昌令公庙大屠杀唯一的幸存者后代——张贵娇女士的孙子魏和德先生,以及南昌大屠杀遇难者后代陈梅女士等多位历史见证者。
访谈中,魏和德先生以沉重而坚定的语气,详细讲述了当年日军对其家庭施加的残忍暴行,那些血淋淋的往事至今仍让他心痛不已;陈梅女士也饱含热泪地回忆起家中长辈在那场屠杀中不幸遇难的悲痛过往,她的声音中满是对亲人的无尽思念与对战争的深深痛恨。
在与多位访谈对象的交流中,他们的家中皆有长辈在这场战争中蒙难,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被无情地夺走,只留下无尽的伤痛与遗憾。面对这段惨痛的历史,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历史不容忘却,我们绝不能让过去的悲剧重演,要从这段惨痛的历史中汲取教训,更要坚定地维护和平的决心。
图为采访幸存者后代陈梅女士。陆宇乾 供图
传承红色基因,铭记历史使命
“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南昌大屠杀规模仅次于南京大屠杀,但如今鲜为人知。本次社会实践,团队通过实地考察、访谈、问卷调查等多样方式,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南昌大屠杀历史,铭记和平之珍贵,传承红色基因。“寻迹古城之上,追忆沉痛历史”团队将持续深入探寻考察,以更多实际行动传播这段历史,为赓续红色血脉贡献力量。(通讯员 苏晨曦 陆宇乾 杜曼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