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成都大学商学院“遇见伞韵•传承伞心”实践队成员展开了实地探访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中的油纸伞技艺传承人,了解油纸伞的制作过程和相关的文化背景,为油纸伞制作宣传视频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在实地走访前,实践队成员通过上网搜集资料以及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到大多数年轻人对油纸伞等非遗了解不够深入,甚至存在认知误区等问题。就此实践队成员开展了“寻访油纸伞之乡,感悟非遗之美”等主题活动,目的是使更多人意识到保护油纸伞等非遗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传承与保护的行动中。
初到油纸伞之乡,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这里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独特的木香和油墨的混合气味,在这片充满生活气息的土地上,实践队成员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手工艺人正在进行着复杂的制作流程,每一个步骤都让人不禁心生敬意。参观的过程中,实践队成员见到了不同尺寸、不同款式的油纸伞,每一个都是手工精制的结晶。工匠们对每一步制作都异常用心,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制伞技巧,更需有足够的耐心和热情去面对每一步复杂的工序。在他们的手中,每一把油纸伞都仿佛有了生命,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图为油纸伞技艺传承人在进行泡竹这一步骤。 宋依洳供图
实践队成员体验了油纸伞的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成员们亲身感受到了这项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从选材到成品,油纸伞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道工序。从削竹、破竹、削骨、钻孔、穿线到最后的涂油和粘纸等,每一步都需要精湛的工艺和细致的耐心。在制作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各种形式的调试和平衡工作,以保证每把油纸伞都能够在抗风性、耐久性和功能性方面达到理想的状态。在技艺传承人的指导下,实践队成员逐渐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巧,也体会到了创作的乐趣。在制作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也了解到了有关油纸伞的历史渊源,让实践队成员对油纸伞这一非遗有了更深的了解。
图为实践队成员体验油纸伞制作过程。 宋依洳供图
此次“三下乡”的实践之旅,让实践队成员深切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在现代化的浪潮中,许多传统手艺正逐渐被遗忘和忽视。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传统手艺,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通过这次活动,成员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暑期社会实践不仅是场文化的探索之旅,更是场成长的蜕变,实践队成员不仅领略了手工技艺的无限魅力,更在与人合作制作油纸伞的过程中,收获了深刻的心得与感悟。展望未来,成员们将会继续努力,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吸引更多人参与到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中。
最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世代相传、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文化载体,其保护与传承对于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通讯员:项文静)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的合影。 宋依洳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