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小手炉”志愿服务队先后前往重庆市万盛经开区、铜梁区、开州区、梁平区、奉节县、酉阳县、沙坪坝区、渝中区、万州区开展2024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队采取“一体多元”模式,将推普与中华传统文化、健康体育运动以及科技创新应用等多元领域深度融合,解锁了“推普+”的多重可能。
推普调研深实践,合力协同兴乡村
为更好的开展活动,将“推普+”活动走深走细走实,重电“小手炉”志愿服务队前期深入各实践地点,兼顾不同年龄层次的居民,通过入户走访、发放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了解当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等,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痛点与难点,积极与当地团委、街道社区等相关工作人员讨论制定详细推普活动方案,有针对性地展开推普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也得到了当地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关注。
图为社区工作人员带领志愿者入户走访对退休老党员进行推普调研。李思豪 供图
普语润心脾,健康乐晚晴
针对老年群体,重电“小手炉”志愿服务队走进社区,将推普工作与老年人对健康生活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围绕“普语润心脾,健康乐晚晴”主题开展一系列特色活动,从“健康知识宣讲”到“急救技能培训”,从“适老化体育运动”到“适老化膳食搭配”,多维度守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在“八段锦”活动中,志愿者不仅深入推广了这一传统养生运动,强调八段锦对老年人血液循环、胸闷缓解及肩颈酸痛的显著改善作用,期间敏锐地洞察到语言沟通在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的不可或缺性,鼓励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普通话,以便在看病就医时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健康状况和需求。针对老年人说普通话时“阴阳上去不分明、儿化音滥用”等问题,志愿者提供了纠正指导,通过示范、练习和反馈相结合的方式,帮助老年人逐步改善发音,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全方位激发了他们学习普通话的内在动力。
非遗技艺显魅力,推普课堂乐融融
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重电“小手炉”志愿服务队特别推出“推普+非遗技艺”系列特色课程,将推普活动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步推进,让“非遗竹编、趣味书法、多彩剪纸、植物拓染……”等非遗技艺在丰富内容、创新场景的趣味课堂上真正“活了起来”。在讲解引人入迷的非遗故事时,志愿者们通过设计互动环节,有针对性地对当地儿童在平翘舌、前后鼻音等方面的常见难题巧妙进行了及时且精准地纠正规范,不仅极大地激发普通话学习热情,更在他们幼小心灵里播撒下了热爱祖国文化的种子。
图为非遗竹编课后志愿者与小朋友们的合影。吴培磊 供图
数字赋能新推普,科普教育展新篇
重电“小手炉”志愿服务队以数字赋能,以科普为翼,开展了10场“推普+”科普课堂。通过知识讲授、趣味视频、互动问答等多元化形式,开展“揭秘核辐射:生活中的科学小伙伴”、“核能探秘:开启未来能源之旅”“核技赋能医学:精准检测幽门螺杆菌”等一系列科普课程。科普课堂上,志愿者还通过普通话为孩子们讲述了“两弹一星”精神,并引导孩子们用普通话分享“两弹一星”精神的身边人物故事。通过本次“推普+”科普活动,在小朋友们心中种下了爱国、奋斗、创新的种子,这将激励他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继续传承和弘扬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图为志愿者在向孩子们讲述“两弹一星”精神相关知识。丁婷 供图
娃娃诵读展风采,推普启蒙正当时
说普通话,要从娃娃抓起。重电“小手炉”志愿服务队走进渝中区渝铁村社区开展为期6天的“假日托管班”,以“典耀中华”读书行动为主题,精选《朱子家训》、《七律·长征》、《少年中国说》等经典著作,通过举办“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每天早晨,志愿者都会带领小朋友们从基础的热身口部操练习到施加难度的绕口令挑战,再到生动的文学讲解引出深情并茂的经典诵读,每一个环节都精心设计,着力于提升孩子们的普通话发音水平与表达能力。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更好地掌控语速与语调,更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一种能力两种意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意识),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注入了青春力量。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小手炉”志愿服务队在本次“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中,犹如一颗颗璀璨繁星,散落在“山城”各地,创新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推普活动。未来,志愿服务队将不断丰富实践形式,持续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要求,助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和推广,为实现“语同音”的千年梦想打通“最后一公里”。(通讯员 丁婷 陶琰歆 聂浩虹)
图为重电“小手炉”志愿服务队与社区居民们合影留恋。杜霜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