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漫卷“西游路”;少年争答“取经题”。4月9日下午,南通大学文学院"七彩课堂"志愿服务团队走进崇川区新区学校多功能报告厅,以角色扮演、知识闯关等形式,为学生们带来互动式名著导读课程。此次活动是文学院“青少年经典阅读推广计划”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多环节设计帮助学生理解经典文学。
据团队责任老师蔡老师介绍:“课程体系经过“实践-复盘-升级”闭环模式优化,涵盖教案设计、互动环节及多媒体配套内容。”志愿者团队分工协作:授课组梳理《西游记》经典剧情;美化组制作漫画版取经路线图;新媒体组记录课堂实况。“我们想让经典文学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孩子们可感可触的奇幻世界。”志愿者老师高闯说。
为保障课堂效果,志愿者团队提前抵达,细致调试设备、核对课件,确保课堂流畅呈现。下午第一节课铃声刚落,学生们陆续走进报告厅。孩子们四处张望,打量着志愿者老师,拿着分发好的课堂教案小声讨论。
图为学生们听课场景。孙丽莎 供图
课程伊始,志愿者老师设计“西游取经团招募会”,将经典名著与现代职场结合。“取经团队需具备‘降妖抗压达人’‘天庭年终总结高手’等硬核技能!”志愿者王明霄老师提出话题后,学生开始讨论,孩子们根据角色特点各自推荐心中人选。“我选白龙马担任‘外交官’!”一名学生提出,“他是西海龙宫三太子,精通天庭礼仪流程,比唐僧更适合撰写通关文牒!”这一发言后,志愿者老师纷纷鼓掌。
志愿者王明霄老师在大屏展开动态取经路线图,标出关键地理节点,引导学生提炼主线:“这就是语文课常练的‘概括式阅读’——抓大放小,理清脉络!”随后,王老师聚焦“悟空识破白骨精‘脚步轻盈’”的细节,启发学生对比课文分析:“像平时拆解好词好句一样,捕捉细节才能读懂角色深意。”
在“知识大比拼”环节,学生举手抢答频率较高。后排部分学生起身举手示意。志愿者崔昱希老师提问“白骨精住的山......”,未等老师说完,多名学生已开始回答。现场互动频繁,崔老师双手下压示意:“现在全体齐答。”在场学生随即齐声回答:“选B!”
图为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孙丽莎 供图
课程结束后,学生向志愿者老师索要签名。一本本《西游记》递到志愿者们面前,“老师帮我签名!”。志愿者老师们俯身提笔,逐一签下姓名。
图为志愿者老师给学生签名。孙丽莎 供图
新区学校活动负责人、南通市优秀教师顾老师表示:“此次活动兼具趣味性与启发性。”活动当晚,顾老师特别反馈,部分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希望下次还能参加这样的活动。”
南通大学文学院“七彩课堂”团队负责人蔡老师表示,此类活动尝试以创新形式推动经典文学普及,未来将持续探索传统文化与教育实践的结合路径。下一阶段,团队计划走进启秀小学等崇川区周边学校,开展《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系列课程,进一步扩大经典阅读推广覆盖面。(通讯员 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