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长沙2月24日电(通讯员:柳力元 张夏伊维)2月17日起,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全体教师相继开展线上教学工作。学院200余名教师通过智慧树慕课平台、钉钉、雨课堂、QQ、邮件、微信等方式进行教学,全院学生参与网络课堂,按期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根据学生们的反馈,最佳线上平台前三名是:腾讯课堂(51.49%)、QQ(28.01%)、慕课平台(10.95%)。学院每位教师各尽其责,化身达人主播,共同打开课堂新模式。
李勇:不落下任何一个学生的细心达人
李勇是学院以“细心”闻名的教授。“李老师特别细心,每一个学生都能照顾到。”“怕留学生和重修学生跟不上,李老师会特别注意他们。”这些是学生对李教授的评价。开学第一课前,李教授便发现有留学生和重修学生没有入群,于是立马同学生和辅导员沟通,把他们拉入群中,再逐一核实名单,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参与教学。学生们这样评价他:细腻且耐心、认真又仔细。
谭阳红:温暖又细致的引导达人
自2017年起,谭阳红连续3年被评为湖南大学“优秀班主任”,是电气工程系的教授兼班主任,学生们亲切的称呼她——“谭妈妈”。谭教授的特点是“心中有学生”。自动化1804班李靓为选谭教授的电磁场课,不惜调整其它课程时间,开学第一课后,谭妈妈的温暖着实让她感动了一把,她说,谭老师上课前会至少提前半个小时登上教学平台,有次还听见老师在家里吃饭的声音,真的比学生还要辛苦。同时,在教学上,谭教授会在慕课区绘制知识图谱,帮助学生按需定制“课程”。学生反映:先了解学生掌握程度,再进行授课,实现了课堂效率最大化。针对电磁场抽象难学的特点,谭教授在课件中加入很多工程案例。学生说:把抽象化具体,很复杂的知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
肖靖:把知识融入生活的互动达人
来自电自1805班的吴会迪同学课下分享了自己开学第一课的感受“帅气的面庞下有着有趣的灵魂,说的就是我们模电肖老师了吧!”,这位学生口中的肖老师来自我院电子系。他的授课特点是把知识生活化。在介绍“信号”这个概念时,他把信号比喻成对男女朋友聊天的声音,处理信号就像处理声音一样。让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在学生们的思想里面变得活跃起来。不仅如此,肖教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肖教授在每节直播课结束后,利用慕课的“问卷”功能,了解学生课堂预习情况并征求学生对课堂的建议。肖教授的学生说:反馈给肖老师的建议,肖老师都会合理采纳。
唐求:要做先生,先做学生的勤奋达人
有这样一位老师,从2月3日起便陆续观看了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精品课程,简直是寒假里最刻苦的“学生”。这位勤奋的“学生”便是仪器系的唐求副教授。唐求认为“线上一分钟,线下‘十年’功”。为了尽早适应线上教学的模式,唐教授便在授课前花了数十天认真观看了中国大学MOOC上的精品课程,了解线上教学的节奏和特点。不仅如此,唐教授充分利用邮件、微信、QQ、钉钉等网络资源,开展远程解答、远程集中和远程考核,督促和帮助学生按照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各阶段任务。
郭斯羽:活跃课堂的气氛达人
来自仪器系的郭斯羽是同学们口中的“神仙老师”。郭教授性格开朗亲和、认真仔细。他说“不要怕错,学了就是为了拿来用的”、“不碰一堆八阿哥,怎么当得了程序员”......如此别具一格的教学风格在《MATLAB》课程群里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喜爱。但是,郭教授的课程只是光幽默风趣吗?当然不是,在假期中,郭教授便为线上教学做了很多准备:编写课程讲义,录制好上课的内容并放入几张轻松的表情包。课件最后郭教授会布置一道讨论题,与学生展开热烈又轻松的讨论。郭教授的学生反映:上郭老师的课很轻松,郭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每节课都能和老师一起轻松愉快地度过。
何赟泽:家庭与事业兼顾的责任达人
何赟泽是学院仪器系教授。何教授的女儿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出生。既要照顾妻女,又要授课,何教授可是责任重大。但何教授并未感到力不从心,他兼顾家庭和事业,积极利用SPOC、雨课堂、腾讯课堂、QQ群进行课程教学。“放心吧,学校;放心吧,同学;为了教学我要积极探索,虽然各自在家,我们的互动依然频繁。”这是何教授对学校和学生的承诺。
全惠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完美达人
全惠敏是学院电子系出了名的美女教授。全教授对线上教学的效果力求完美,从2月3日起便开始看慕课,在对比了多个名校精品慕课后,选择最合适的课程进行教学参考。为使课堂效果更好,全教授让家人扮演学生,多次与家人一起模拟线上教学课堂。正式上课时,全教授收获了很高的评价:“全老师的课非常流畅,上全老师的课体验很好”。
在遇到工作难点时,教师们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比如网络质量差而无法观看直播的学生,教师会单独发给他们课件,进行一对一辅导;考虑新疆学生的作息时间,将他们的课程时间进行调整,特殊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们说:在特殊时期,我们感受到了学校的用心,老师们的负责。即使不能面对面上课,老师们也能面面俱到,充分解决线上教学的各种问题。
在特殊的时期,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领导、教学委员会、教学办、学工办协同合作、认真部署,各优秀教师全面落实,电气院上下一心推进本科教学工作。旨在为全体学生创造学习机会,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业进展情况。
学院教学办把办公室搬回家,随时关注学校教学动态,时时在线解答师生有关教学方面问题,做好上传下达及各方面沟通工作,确保特殊时期教学不断线。
学院学工办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动态,为了解学生的困难及心理状况,对每位同学进行电话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