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相关要求,弘扬伟大的沂蒙精神,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梦启红沂”宣讲团于2024年11月至2025年3月,面向高校师生、中小学学生、周边社区居民,与徐州市泉山区七里沟街道、徐州市泉山区刘马路社区、徐州市铜山区三堡街道3个服务地建立合作,开展以“蒙山巍巍铭岁月,沂水潺潺续新篇”为主题的红色宣讲活动。
讲红史,悟精神,铸一场“红忆峥嵘”的理论宣讲
团队围绕“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核心内涵,选取、汇编典型的历史故事与英雄事迹,打磨精品宣讲内容,联合学校周边社区、中小学、高校,多点辐射,开展一系列沉浸式、互动式理论宣讲。
宣讲团成员对沂蒙精神的形成历史背景与独特条件进行深入探源,对临沂“商兴水胜、荟萃人文”的新城风貌进行汇编记录。沂蒙红嫂祖秀莲、沂蒙六姐妹、渊子崖战役、九间棚精神……这些典型的英雄事迹与一个个动人的新旧红色故事,被集成一本赓续红色基因,展现新时代沂蒙风貌的故事书,在宣讲团成员们的生动讲述中,传入街头巷尾,播撒红色火种。图为志愿者在小学开展祖秀莲与郭伍士主题理论宣讲。孙婧煜 供图
承红忆,培红苗,研一组“红育培苗”的创新课堂
针对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宣讲团突破传统理论宣讲的限制,深入挖掘红色沂蒙精神内涵,丰富沂蒙精神的传承形式,积极创建第二课堂。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宣讲转化为情景式互动体验课堂,通过歌舞体验、黏土制作、情景表演、故事续写等创新形式,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深入思考。
在“诗咏峥嵘史,壮志映山河”《孟良崮大捷》红色诗歌鉴赏,“小调颂山河,红潮谱新章”《沂蒙山小调》歌曲演唱,“舞动沂蒙情,颂歌永流传”《沂蒙颂》手势舞教学,“九棚怀故影,沂地焕新程”“理想家园”主题黏土搭建等第二课堂中,孩子们在做中学,在学中感,在感中悟,深切体会到了沂蒙军民的鱼水情深、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图为社区儿童和志愿者一起演唱《沂蒙山小调》。张喻涵 供图
谱红章,萃非遗,绽一朵“红潮声动”的艺术红花
宣讲团将临沂非遗与沂蒙精神宣讲相结合,通过多样的艺术形式,开展一系列互动式非遗体验主题宣讲,在弘扬伟大的沂蒙精神的同时,为非遗的传承与发扬贡献青春力量。
宣讲团开展“编出对红嫂的思念”郯城中国结编织、“剪绘沂蒙情”琅琊剪纸、“渊子崖战传千古”郯城木板年画制作等系列“非遗+”主题宣讲,为临沂非遗注入红色力量,为“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美育”元素,积极探索红色教育融宣讲的“美育思政”新模式,绽一朵“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相融合的艺术红花。图为社区儿童在志愿者的指导下体验郯城木板年画制作。孙婧煜 供图
扬红韵,创矩阵,织一匹“红耀云端”的数字锦绣
宣讲团依托沂蒙精神“点”藏云平台,开展以“展数字锦绣,扬沂蒙红韵”为主题的沂蒙精神网络宣传周活动。参与同学进入“文艺作品”与“VR展厅”两大板块,通过线上观影、云游沂蒙、撰写感想的具体形式,共赴一场“云游”沂蒙之旅。系列宣讲突破时空限制,在网络云端织起一匹数字锦绣,与线下宣讲相结合,构筑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宣讲格局。
蒙山巍巍铭岁月,沂水潺潺续新篇。未来,宣讲团成员们将继续凭借扎实的师范专业基础,创新形式,热忱行动,进一步助力深化校地共建,弘扬伟大的沂蒙精神。(通讯员 徐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