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记忆烙进时间的年轮,将非遗项目画上时代的颜色

眼泪都在笑我傻
2024年09月23日

为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烙画”的技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拾遗匠心团队于7月8日对现任烙画传承人进行采访。

初识非遗技艺,缘起何处

烙画又称火笔画,中国传统艺术珍品,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据史料记载,烙画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后由于连年灾荒战乱,曾一度失传,直到清光绪三年,才被民间艺人重新发现整理。而李老师,则是西安烙画现如今为数不多的传承人。据老师回忆,他与烙画的渊源因热爱而起,而随着不断摸索创新,时至今日,不知不觉已然成为了烙画这门技艺的代表性人物。

匠心独运,技艺传承

烙画,作为一门无需纸笔的绘画技巧,无需五花八门的工具来绘制,也没有流光溢彩的颜料做点缀。有的就是最朴素的黑色交相呼应,每一幅烙画都出自艺术家的手笔,通过烙铁在木板上刻画出各种人物、动物、风景等,形象逼真、细腻动人。

在老师的工作室中,陈列了许许多多的烙画,其中最让队员们印象深刻的,便是老师耗时5年之久亲手烙绘的“清明上河图”。视线扫掠过图中每一处的细节,队员们不禁被老师的精湛技艺精神所感动。

队员们正看得入迷之时,耳畔响起了老师的介绍。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 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烙绘技法也发展出润色、烫刻、细描和烘晕、渲染等。其特有的高低不平的肌理变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别具一格。经渲染、着色后,可产生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另外,还有“套色烙花”和“填彩烙花”等烙画技巧。所以,可以根据创作主题不同,采用不同的技法,加之色彩考虑,或者略施淡彩,形成清新淡雅的风格;或者重彩填色,形成强烈的装饰效果。在采访过程中,老师的一句话让队员们为之动容:“一幅画从最开始的沉淀,打磨,对细节的考量和感悟,到开始绘制底稿,再到真真正正开始烙画,每一步都需要用心体悟。”

图为老师现场演示烙画绘画方式以及呈现效果。李家琪 供图

初心不忘,坚守之路

在当今社会,非遗技艺的传承,仍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随着知晓非遗技艺的人越来越少,非遗技艺的市场不断萎缩,传承人也出现了断层,据老师所说,如何带领烙画这门技艺走出去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

不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老师目前也在致力于烙画的传承与转型。老师向队员们展示了一些他为很多企业定制的烙画赠礼以及烙画区位沙盘。这种现代设计与传统艺术的结合,不仅丰富了烙画的表现形式和内涵,也让烙画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同时老师也在尝试借用现在互联网的发展为传播烙画技艺添砖加瓦。让更多人接触,认识到烙画这一门非遗技艺。同时通过与学校合作进行教育普及等方式,为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文化价值,时代意义

烙画与现代生活的结合,可以为其赋予更多的人文价值和意义。烙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提高生活质量。烙画与现代相结合,也为其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元素和价值。老师和队员们表示,他们都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烙画这一传统艺术将会与现代元素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团队成员表示,通过本次采访,他们深刻感受到了烙画传承人的匠心精神和责任担当。他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定会在新的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通讯员 李家琪)

图为老师与团队成员合照。李家琪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