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船政史,半部中国近代史。福州马尾作为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也是近代海军的摇篮。近年来,围绕船政工业遗产建筑的保护和传承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瞩目。为深入了解中国近代船舶制造、海军建设以及船政精神内涵,进一步传承中华文脉,闽江学院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探索船政文化,传承百年精神”社会实践队于7月3日走入福州马尾船政文化核心区展开学习,用镜头传播文化,以数据传承文脉,在领悟马尾船政的历史积淀中汲取向海图强的爱国精神。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讲解员提供了详尽而耐心的指导,引领队伍依次考察了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绘事院、轮机车间、铁胁厂、船政书局等多个地点。博物馆内,陈列着多件珍贵的历史文物;轮机车间外部,红砖砌成的墙体醒目而古朴;铁胁厂内,逼真的生产实景雕塑再现了昔日场景;船政书局中,古朴的书籍静静陈列;同时,园区内还展示了各式船只、坦克及飞机模型,这些展品与设施共同构成了对那段辉煌历史的直观展示,虽无声却充满力量地讲述着过往的故事。
图为实践队员在博物馆内参观船舰模型。 梁发祥 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在船政书局内阅览书籍,领略文化的魅力。方芷瑄 供图
实践队员们循着历史的印记,从千年变局、船政诞生、船政教育、船政制造、船政海军和船政文化等六个方面全面认识船政的历史和文化,通过参观学习了解了中国近代海军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艰难历程,沉浸式体验那个时代的辉煌与艰辛以及当年那些仁人志士努力救亡图存、谋求与世界接轨的不懈努力。通过门口的景点简介牌以及讲解员介绍,实践队员了解到,现如今的铁胁厂、轮机车间、绘事院、船政书局等建筑均是在原旧址基础上经过修缮、复建,成为了广大群众打卡的工业博物馆,得到了充分的活化利用,这些建筑的“变身”充分体现了对船政历史工业遗产的保护。
实践队员们通过学习调研,凝练总结船政文化中蕴含的经济发展、民族思想、科学技艺,深入感悟以“爱国、科学、创新、图强”为核心的船政精神和先人智慧,在探寻船政文化的历史成就过程中挖掘船政文化的当代价值,进一步思考如何讲好船政故事,让船政文化焕发更强大的活力以及船政精神在建设如今的海洋强国、闽台融合发展中有何实践意义。实践队员们结合专业优势,运用软件程序绘制船政文化城图景拼图小游戏。根据文物、古籍、文献资源等,拍摄宣传视频,创新船政文化的传播方式,以实际行动传承船政文脉。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不仅加深了对船政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更在“行走”中坚定了文化自信。他们一致认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薪火相传的重要使命,不仅要将船政故事讲好、讲活,传承好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更要从船政精神中汲取“爱国、科学、创新、图强”的力量,推动船政文化实现从“活起来”到“火起来”的华丽转身。
展望未来,实践队员们表示将积极投身到“海上福州”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们也将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努力成为新时代的科技创新人才,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通讯员 彭星语)
图为实践队员在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门口的合影。 姚佳艺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