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职业技术大学聚焦乡村“订单式”需求,打造数字化文旅融合新样板

微信用户
2025年03月27日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文旅资源的高效利用。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校团委联手联合创新产业学院于1月10日至1月14日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专项实践团,赴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建设镇建国村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聚焦乡村“订单式”需求,进一步凝练建国村文化和旅游资源,利用数字技术助推建国村文旅产业发展。

一、汇聚合力,成立“专业化”乡村振兴服务团队

图为2025年1月联合创新产业学院与建设镇建国村签订校地共建协议。实践团 供图

校团委充分发挥共青团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职业本科1+N(校团委+二级院党组织)联建与乡镇党组织结对帮扶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职业本科专业学科多样、科研成果深厚、人才资源丰富等特色优势,以党团联建模式的示范引领,打造“党团联建+乡村振兴”的特色品牌,不断探索职业本科服务乡村振兴可持续性的实践路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践团通过线上和线下多种服务方式,深入乡村基层一线,依托社会实践、扬帆计划等实践平台,助力“创青春”、“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完善思政课实践育人支撑体系,为乡村振兴赋能。

二、科技赋能,构建“e行建设”乡村文旅服务平台



图为小程序图简介。实践团 供图

由于传统文化和旅游产业在信息传播、营销范围、游客体验、个性化服务和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多问题,实践团依托2024年暑期实践成果,在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凝练建国村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利用数字技术开发“e行建设”微信小程序。通过微信小程序帮助当地在文旅信息展示与传播、美食与农产品销售、研学路线导览与服务、互动与社交分享等方面提供了新手段,助推建国村文旅产业快速发展。

三、发挥专业,打造“多样化”乡村振兴服务项目

调动实践团成员积极性,激励有才干、有激情、有情怀的青年在“微度假”项目中施展“十八般武艺”,发挥成员专业特点助力乡村“文旅+研学”建设。实践团不仅为乡村美景代言、拍摄、记录、分享,更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制作宣传视频、景点宣讲、旅游海报,规划了多条研学、文旅路线,为建国村打造多样化乡村文旅服务项目。

图为文旅海报。实践团 供图

“金龙含珠辞旧岁,银蛇吐宝贺新春”“欢天喜地庆佳节,张灯结彩迎新春”……一幅幅饱蘸浓墨、满含深情的“福”字和春联在成员的笔下挥洒而出,在寒冷冬日里营造了浓厚节日氛围,为村民送去了美好的新春祝福。

图为新春送祝福活动。实践团 供图

四、成果情况,形成“品牌化”乡村振兴服务模式

目前,该实践团累计获团省委推荐入选2024年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青春笃行计划”全国示范性团队、省级重点团队,该实践团已产出原创宣传视频7条,复原微型纪录片2条,图文宣传30张,研学路线制作12张,完成1篇党建课题申报、4篇实践调研报告、2篇论文,当前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各大宣传媒体多方位宣传。(通讯员 许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