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大学师生走进恩施 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

微信用户
2024年08月28日

7月24至29日,青岛科技大学化学院“乡音新韵”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马晓风的带领下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推广普通话,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为乡村地区的教育发展、文化传承及经济振兴贡献力量。

启航咸丰,推普助力文化根脉传承

活动首日,实践队成员们首先参观了咸丰县民族博物馆。馆内丰富的展品生动展现了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此次参观为队员们接下来的实践活动打下了文化基础,也坚定了他们通过推广普通话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信念。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咸丰县民族博物馆。马晓风 供图

深入基层,推普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实践队赴中寨坝村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研。他们走访村民,了解当地普通话使用情况、村民收入状况及产业发展情况,并与村干部、村民进行了座谈交流。在实践过程中,队员发现中寨坝村的村民大多数年龄较大,在普通话交流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由于语言障碍,村民们在与外界沟通时往往面临诸多不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步伐。同时,实践队还了解到,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导致村内劳动力相对匮乏,而烟叶则成为了当地一项重要的产业。实践队员在为村民教授普通话的同时,也听取了当地农民关于新型农资技术发展的看法,并针对当地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建议,为乡村振兴贡献了青春智慧和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中寨坝村村民。张文豪 供图

书香为伴,推普助力留守儿童智慧启蒙

为激发当地留守儿童学习普通话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实践队来到咸丰县图书馆,与当地留守儿童共同举办了“推普赋能文化启蒙”讲堂活动。队员们开展了趣味横生的语言文字游戏、《论语》经典诵读、化学实验讲解等活动,还向孩子们赠送了青岛科技大学专属明信片,鼓励他们多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用普通话搭建起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图为在咸丰县图书馆举行讲堂活动时团队成员和小朋友的互动瞬间。王昕 供图

科学引领,推普助力学子未来之梦

为提升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增强中学生们运用普通话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为培养未来科技人才奠定基础,实践队赴咸丰一中开展了“推普赋能科学引领” 讲堂活动。活动前夕,实践队对高二班主任徐果进行了采访。作为青岛科技大学2013届毕业校友,徐老师分享了自己从校园到讲台的成长历程。他提到:“当地学生以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居多,同学间日常交流多使用家乡话,部分年长的老教师授课也不善用普通话。普通话是沟通的桥梁,科学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队员们希望这次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们提高普通话水平,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未知的好奇心。队员们在普及普通话的过程中,通过科普讲座、化学实验演示、有奖知识竞答等方式,向学生们传授化学学科知识,此外,实践队带同学们从化学视角重新认识了当地的恩施玉露和藤茶这两种非遗特产,并通过对四个化学小实验的讲解,让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感知化学的魅力,激发对化学学科的学习热情。

图为团队成员为咸丰一中学子介绍“黄金雨”实验。李阳阳 供图

为期一周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了,但青岛科技大学“乡音新韵”社会实践队对乡村振兴的关注和努力并未停止。他们表示,将继续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实际行动为乡村地区的教育发展、文化传承及经济振兴贡献更多青春力量。(通讯员 游绪彬 耿绍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