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由共青团安徽省委、安徽省科学技术厅等五部门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青苗杯”安徽省项目资本对接活动在合肥圆满落幕。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肛需镍钛”团队自主研发的《基于内口闭合法的记忆合金肛瘘夹应用系统》项目,凭借其显著的临床创新价值与技术转化潜力,从全省126个高校创业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省级银奖。本届活动以“创新赋能产业,资本助力成长”为主题,吸引全省高校及企业近千名代表参与,该校以扎实的科研实力与产学研融合成果再获认可。
图为路演现场主持人讲解比赛规则。任欣欣 供图
创新驱动:技术转化引领医疗革新
在医疗健康赛道中,“肛需镍钛”团队聚焦肛瘘治疗领域的技术瓶颈,开创性地将镍钛记忆合金材料与微创手术相结合,研发出新型肛瘘夹应用系统。该技术通过内口闭合法实现精准修复,将术后复发率从传统手术的30%-50%降至10%以下,同时最大程度保护患者肛门功能。项目负责人董宇昂表示:“记忆合金的形变特性可自适应创面形态,为临床提供了更安全、高效的解决方案。”其技术路径获评审专家“原创性强、应用前景广阔”的高度评价。
图为“肛需镍钛”团队在路演现场展示项目的政策支持情况。董宇昂 供图
项目亮点:材料与技术的创新结合
“肛需镍钛”项目团队历时两年完成材料筛选、产品设计与动物实验验证,攻克了合金生物相容性、夹闭力稳定性等关键技术难题。目前,该项目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软著3项、SCI 论文8篇、中文核心9篇并与合肥市某三甲医院达成临床试验合作意向。一位团队成员介绍:“系统操作简便,可缩短手术时间40%,降低医疗成本,尤其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推广。”
成果应用:临床价值与社会效益并重
该项目的落地将有效缓解肛瘘患者术后康复难题,其社会价值已引发多方关注。安徽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指出:“此类创新成果是医疗装备国产化的重要突破。”据悉,团队计划联合医疗器械企业推动产品量产,预计2026年完成注册审批并投入市场。此外,学校通过“青苗杯”平台与2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拟共建“微创医疗技术联合实验室”,加速成果转化进程。
未来展望:深化产学研合作
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在颁奖仪式上表示,学校将持续强化“科研-转化-应用”全链条创新生态,未来将增设“医工交叉创新基金”,支持跨学科团队攻关临床难题;深化与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园对接,搭建学生创业孵化平台;推动“中医药+智能医疗”项目,培育兼具临床思维与工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图为第十二届“青苗杯”安徽省项目资本对接活动颁奖现场。任欣欣 供图
此次获奖彰显了该校在医工交叉领域的创新活力。未来,学校将坚持“以赛促创、以创促产”理念,为中医药现代化与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新动能。(通讯员 任欣欣 董宇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