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学子返家乡探寻聊城东昌古城 ,助力文化传承

敖.
2025年04月01日

1月20日,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寻古迹,传薪火”调研服务队前往聊城东昌古城,开展了一场文化探寻活动,旨在深入挖掘古城文化内涵,助力文化传承与发展。

聊城东昌古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寻古迹,传薪火”调研服务队由来自不同专业的11名学生组成,她们带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学术研究的执着,踏上了此次征程。

实践队去到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光岳楼。光岳楼气势恢宏,始建于明洪武七年,是我国现存明代楼阁中最大的一座。这座楼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雨,依然屹立不倒,每一块砖石都像是在诉说着历史。调研队成员们还登上光岳楼,俯瞰古城全貌,建筑错落有致,青石板路蜿蜒曲折,仿佛将大家带回了那个古老的时代。

成员们为了深入了解古城的民俗文化,实践队来到了东昌古城民俗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剪纸、木版年画、葫芦雕刻等众多手工艺品。队员们被剪纸作品吸引,剪纸艺人现场展示了剪纸技巧,一张普通的红纸在艺人手中,短短几分钟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动物图案。队员忍不住赞叹:“这手艺太厉害了,一刀一划都饱含着民间艺人的心血。”随后,实践队成员还亲自体验了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从刻板到印刷,每一个步骤都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

在古城的街巷中,调研服务队的成员们采访了多位当地居民。一位在古城生活了几十年的李大爷告诉队员们:“以前过年的时候,古城里可热闹了,有舞龙舞狮、踩高跷,现在这些传统活动越来越少了。”为了更好地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传承古城文化的重要性,“寻古迹,传薪火”调研服务队的成员们自制展板和与有关历史的道具向当地居民或者游客宣传古城历史,她们通过语言与绘画的双重力量生动地讲解了古城历史,让人们通过听觉还有视觉了解古城的现状与各种古建筑的历史,不仅如此,她们还向游客们讲述了亲手制作木版年画的过程与感受,呼吁更多的人去了解,去感受。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调研队的成员们在向居民讲解古城历史。杨欣悦 供图

随后,实践队针对古城的文化保护与传承问题,与当地居民进行了交流。人们表示,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古城的保护力度,修缮了一些古建筑,但在文化传承方面还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实践队成员也找到相关工作人员,纷纷建言献策,提出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短视频宣传古城文化;开展文化体验活动,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等建议。

此次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寻古迹,传薪火”实践活动,让调研队的成员们深入了解了聊城东昌古城的文化魅力,也向更多的人宣传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队员们表示,将会把这次实践的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多种方式为古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通讯员 杨欣悦)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调研队的成员们在古城门口的合影。杨欣悦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