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之际,苏州大学“苏城享颐养,幸福好“食”光”为老助餐服务践行团秉持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学术使命感,于7月5日至19日,对苏州市内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社区食堂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调研考察。此次调研活动,旨在科学评估社区食堂的运营状况,并重点分析其对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践行团通过系统梳理与精准分析,力求为优化社区养老服务、促进社区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与决策参考。随着调研工作的稳步推进,一系列展现社区食堂温情服务、助力老年群体安享晚年的典型案例与感人故事正逐步浮出水面,为构建更加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沧浪之畔,味蕾与情感碰撞
7月7日清晨,践行团一行人走进了沧浪街道潼泾社区食堂——朱新年点心店。尽管天气炎热,但一踏入食堂,一股清凉宜人的气息便扑面而来。食堂内窗明几净,环境整洁而温馨。
蔡奶奶与她的朋友们正围坐一桌,欢声笑语不断。谈及食堂,蔡奶奶赞不绝口,她说道:“这里的环境不错,干净整洁,让人一进门就感到心情舒畅。”而说到菜品口味,老姐妹们也是纷纷点头称赞。她们表示,这里的菜品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价格亲民,真正做到了物美价廉。蔡奶奶更是笑着说道:“我每次来这里吃饭,都能感受到家的味道,真是太好了。”
团队成员们聆听着蔡奶奶和老姐妹们的评价,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感动。他们深刻感受到了社区食堂在居民心中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个提供餐食的地方,更是居民们情感交流和社区和谐的重要纽带。通过这次访问,践行团的成员们更加坚定了他们的信念:社区食堂是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居民们的期待和信任。他们表示,将把这份感悟带入到未来的每一次活动中,继续为社区发展和居民幸福贡献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在朱新年点心店访谈老人。高浩甜 供图
幸福江南,公益与私益共赢
7月8日,践行团转战幸福江南小厨。这家社区食堂以其物美价廉的菜品和贴心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各年龄段的食客。团队成员们亲眼见证了这里生意的红火,并主动承担起了店内的部分卫生工作。在劳动过程中,团队成员与食堂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们深刻体会到了社区食堂在保障民生、促进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及其中蕴含的公益情怀。
图为团队成员在幸福江南小厨清洁桌面。沈国强 供图
为老服务,美味与人文交融
7月9日,践行团来到了沧浪街道为老服务中心。这里不仅是老年人的乐园,也是践行团深入了解社区食堂运行情况的重要一站。在食堂内,调研团队首先发放了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广泛收集了老年人群体对食堂服务、菜品口味及就餐环境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随后,团队成员亲身体验了食堂提供的苏式美食。口感的细腻苏式汤面、鲜香四溢的清炒肉丝以及地道的苏州非遗点心都让团队成员们赞不绝口。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他们也与多位老年人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倾听他们对食堂服务的真实感受和需求。
通过此次深度体验,调研团队深刻感受到了社区食堂在传承地方文化、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饮食需求以及营造温馨就餐环境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他们也意识到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升社区食堂的服务质量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将是未来工作的重要方向。
图为团队成员在发放问卷。郭泽媛 供图
经过数日的深入调研,苏州大学为老助餐服务践行团不仅收集了关于苏州市社区食堂运营情况的大量一手资料与真实反馈,还通过亲身体验和深入交流,深刻感受到了社区食堂在居民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社区食堂不仅是居民解决日常饮食的重要场所,更是传承地方文化、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载体。
未来,团队成员将继续扎根这一领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精神,深入一线,开展更为全面、细致的调研工作。他们计划通过科学的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挖掘社区食堂运营中的亮点与不足,为政策制定者提供详实、客观、具有前瞻性的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团队致力于推动社区食堂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特别是老年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他们也对社区食堂的未来满怀期待,希望能助力社区食堂继续发挥其独特的功能,为构建更加和谐、美好、宜居的社区生活环境贡献积极力量。(通讯员 贺畅)
图为调研团成员与食堂工作人员合影。严岚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