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至26日,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青年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与兰州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文县分队,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中寨小学联合举办了两期“传古韵·启童心”系列活动。活动以“传统纹饰”和“传统建筑”为主题,旨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响应国家“西部计划”的号召,助力基础教育的发展。
活动通过专题培训会议精心策划,志愿者们在课程设计中兼顾了专业性、严谨性、有益性与趣味性,并紧密结合甘肃省的地方特色,以提升支教活动的质量。通过线上支教和手工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志愿者们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并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学生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探索欲,对孩子们的成长产生了积极影响。
图为负责人郑成凯同学在线上支教前对志愿者们的培训。叶芷汀 供图
“作为历史专业的学生,我们应当努力使历史文化知识在志愿活动中焕发新的活力,让小朋友们在活泼的氛围中体会文化的魅力”,历史文化学院青年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的负责人之一郑成凯表示。
图为线上支教中志愿者在向小朋友们展示神人纹彩陶罐的纹饰。叶芷汀 供图
活动伊始,线上支教活动以同学们对神人纹彩陶罐的探索为起点,志愿者们以龙凤纹、牡丹纹、莲纹等具体纹样为例,与大家分享了传统纹饰的丰富内涵。“凤凰的原型可能就是我们甘肃省的红腹锦鸡”,这样新奇而又与自己的家乡密切相关的小知识引起了同学们的惊奇。随后,志愿者们结合敦煌的石窟艺术、长城等甘肃省著名的古迹,为同学们介绍了传统建筑,并引导同学们自主总结中国建筑艺术的鲜明特点。同学们积极发言,使讲解具有了良好成效。
“这是我第一次作为主讲人之一参与支教活动。通过讲授和交流,我的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来自2024级历史学基地班的申以欣在讲述的过程中感触颇深。
图为小朋友们正在临摹传统纹饰、为建筑涂色。叶芷汀 供图
讲解结束后,来自研支团的高星雨下发了手工材料,开启了支教活动的实践与分享环节。同学们临摹着各类文物上的传统纹饰、为全国各地的著名建筑填涂颜色,精美的纹饰与典雅的建筑在小朋友们的笔下被呈现出来。在亲身体验中,同学们对志愿者们的讲解有了更丰富的认识,这也是“传古韵·启童心”系列活动坚持“讲解+手工+分享”模式的初衷。“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小朋友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负责本环节的志愿者,来自2024级民族学班的丁嘉帅感叹道。
来自兰州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高星雨活动过程中一直陪伴在小朋友们身边。4次课程全部结束后,他说道:“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还激发了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探索欲,对孩子们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图为支教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与手工作品的合影。叶芷汀 供图
据悉,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目前已开展了6次“传古韵·启童心”系列支教活动,未来历史文化学院将继续完善发展此活动,以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甘肃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讯员 叶芷汀 张泽珺 哈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