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学习雷锋精神 深化青年担当

ilis
2025年04月10日

3月25日,江苏大学动力2303团支部、动力2305团支部联合开展“传承雷锋精神”主题团日活动,通过理论学习、互动实践、校园服务与环保行动等形式,引导青年学子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活动至今已覆盖理论学习、艺术创作、校园服务、生态保护四大板块,形成多维度实践成果。 

理论筑基:多元视角看雷锋

“雷锋精神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而青年的价值在于与社会需求同频共振。”动力2305团支部书记艾琳在主题讲座中结合校园志愿服务案例,剖析雷锋精神与当代青年成长的关联。活动中,两支部通过视频学习、案例研讨等形式,梳理雷锋生平事迹及其精神内涵。动力2303团支部书记陈笑亿则从“螺丝钉精神”切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专业学习中践行奉献理念。“过去认为学雷锋就是做好事,现在明白更需立足本职、扎根平凡。”一名支部青年感慨道。 

理论学习环节还增设“青年说”互动讨论,支部青年围绕“雷锋精神是否过时”“数字化时代如何传承奉献精神”等议题展开辩论,现场观点碰撞激烈。“雷锋精神的内核是永恒的,但践行方式应与时俱进。”另一位支部青年在总结发言中表示。 

图为动力2305团支书艾琳讲解雷锋精神示例。苏彤 供图

寓教于乐:创意互动绘精神

为打破传统理论学习的单向输出模式,活动设计了趣味问答与手工创作环节。在“雷锋故事知多少”抢答赛中,题目涵盖雷锋日记摘录、助人场景还原等内容,参与者需结合前期学习的图文资料快速作答。“雷锋雨中送大娘的故事让我印象最深,他连姓名都没留,这种纯粹太打动人了。”一位支部青年在抢答后分享感受。 

艺术实践环节,支部青年以手绘书签为载体,将雷锋精神具象化。彩铅勾勒的雷锋肖像、水彩渲染的“钉子精神”标语、卡通风格的助人场景……一张张精美的书签上缀满了一句句雷锋语录,将美育与价值观教育结合,以艺术形式让雷锋精神内化于心,成为践行服务的生动起点。

图为支部青年及其绘制的书签。苏彤 供图

躬身实践:校园生态微行动

理论落地,方显精神本色。两支部组织青年分组开展“教室焕新行动”,“讲台攻坚组”用酒精棉细致擦拭设备,“桌面美容队”清理顽固胶印,两小时完成6间教室的深度清洁。“擦掉课桌上的涂鸦时,仿佛也在擦亮自己的责任感。”一名参与者擦拭着汗珠说道。 

针对教学楼卫生巾互助站物资短缺问题,支部成员采购补充用品,并设计“关爱她,从一片安心开始”温馨提示海报,张贴于女卫生间醒目位置。“互助站不仅是物资支持,更是一种尊重与关怀的象征。”此举将妇女节主题与雷锋精神结合,获得师生广泛好评。 

环保实践同样成为亮点。支部青年用废旧纸板制作绿叶形标语卡,拼成“绿色低碳”主题展板,并在植树节期间发起“多肉传情”行动。自制秸秆花盆搭配碳中和计算卡,每一盆多肉都附有日常减排建议,并赠送给校内的老师与同学,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低碳环保的观念。

图为支部成员赠送绿植。苏彤 供图

长效赋能:让精神扎根日常

本次主题团日以“学—创—行”为主线,构建了从认知到行动的完整闭环。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团委书记尹星在总结中表示:“活动拒绝‘一阵风’式践行,而是通过可延续的互助站、绿植认养等机制,让雷锋精神真正浸润日常生活。”据悉,卫生巾互助站将纳入支部青年会常态化管理,绿植养护小组也已成立,持续跟踪低碳行动。 

“雷锋从未远离,他就在我们擦拭讲台的抹布里,在传递绿植的手心里。”动力2305团支部书记陈笑亿如是说。这场跨越理论学习与多元实践的青春行动,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为新时代雷锋精神注入鲜活注解。(通讯员 尹星 李佳琪 赵晓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