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石屏豆腐:云南财经大学学子的产业寻踪

Anjpks000
2025年04月10日

在彩云之南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里,不仅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更有一项传承六百余年,让石屏闻名遐迩的独特技艺——石屏豆腐制作工艺。3月25日,云南财经大学中华职业学院“魅力石屏”队,怀揣着对产业发展的好奇与探索精神,走进石屏,进到北门豆腐厂,深入了解这小小豆腐背后的产业密码。

石屏豆腐,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细腻的口感,在中华美食版图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与其他地区的豆腐制作不同,石屏豆腐最大的奥秘在于使用当地的井水来点豆腐。在石屏古城地下,特殊的岩层结构造就了酸水井里富含硫酸钙的井水,这些天然石膏成分代替了传统的凝固剂,让豆浆神奇地转化为鲜嫩洁白的豆腐,这种独特的制作方式,使得石屏豆腐鲜嫩爽滑,豆香四溢,在市场上经久不衰。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团队成员体验井里打酸水。 解潇妍 供图

云南财经大学的学子们来到石屏,首先参观了石屏豆制品特色产业园区、豆腐文化产业园区等。在这些园区里,现代化的生产设备与传统的制作工艺相互交融,展现出石屏豆腐产业蓬勃发展的景象。他们了解到,近年来,石屏县通过建设“一园三区”,有力地破解了家庭作坊小、散、弱的困局,让石屏豆腐产业逐渐走向规模化、标准化。石屏豆腐已被评为中国豆制品行业品牌企业50强,品牌价值高达76.91亿元,排名全国第一,成为带动万余人稳定就业的地方支柱性产业。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石屏县北门豆腐厂原址。易陈涛 供图

而北门豆腐厂,作为石屏地区最早的豆制品系列生产企业,始建于1956年,在石屏豆腐产业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子们走进北门豆腐厂,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石屏豆腐的历史长河。厂内的石屏豆腐古城博物馆,以丰富的展品和生动的场景再现,向大家述说着石屏豆腐诞生至今的故事。从一粒粒金黄坚硬的黄豆,到经过浸泡、磨浆、滤渣、煮浆、酸水点兑、包压等多道工序后,变成一块块洁白方正的豆腐,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石屏人民的智慧和传承。

在豆腐制作车间,学子们亲眼目睹了豆腐的制作过程。看着师傅熟练地将井水倒入豆浆中,瞬间豆浆便开始凝固,变成细腻的豆花,大家都被这神奇的一幕所震撼。随后,豆花被填入模具,经过封口、挤压等工序,最终成为市场上常见的豆腐。这看似简单的过程,实则需要多年的经验积累,每一个步骤都关乎着豆腐的品质。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团队成员体验做豆腐的过程---过滤。杨懿 供图

在与北门豆腐厂负责人的交流中,学子们了解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随着石屏豆腐知名度的提升,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企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然而,如何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如何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影响力,如何拓展市场渠道,也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团队成员与北门豆腐厂原址负责人进行交流。李颖 供图

云南财经大学的学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从市场营销、品牌建设、供应链管理等多个角度为北门豆腐厂出谋划策。他们提出,在品牌建设方面,可以挖掘石屏豆腐的历史文化内涵,结合当下流行的文化元素,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品牌形象;在市场营销方面,利用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活动,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优化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配送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此次石屏之行,对于云南财经大学的学子们来说,不仅是一次对传统产业的深入了解,更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宝贵经历。他们在石屏豆腐产业中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看到了一个小产业背后蕴含的巨大能量。而对于石屏豆腐产业而言,学子们的到来也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活力,为这个古老产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希望。(通讯员 李颖 解潇妍 向秀丽 杨懿 易陈涛 彭太兴 李兰 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