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文明乡风启智路,教育薪火铸乡魂”实践队于1月11日来到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吴村镇,深入探究乡村文旅建设对乡村振兴进程的推动作用,探索乡村建设的有效路径。实践队员深入乡村,通过调研访谈、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当地乡风文明建设的实际状况,以蓬勃的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切实履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挖掘文化历史,共绘发展新篇
调研开始前,实践队员通过搜集网络资料,对会泉裕村的地理环境、文化资源有了初步了解。会泉峪村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城北九仙山景区东南部,并且周边环绕着明代安丘王墓群、黄帝祭台、芦斗寺、百年姜窖等丰富且珍贵的文化遗产资源。
抵达吴村镇后,实践队员第一时间对徐书记进行了访谈。徐书记围绕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以及产业发展的规划布局,向实践队员介绍了吴村镇的建设情况,使队员们对村子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在调查过程中,实践队员对多位村民进行访谈,对当地村庄的文旅发展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谈及历史文化方面,村民们分享了诸多文化传说和历史故事,如龙尾庄村名字由来的传说,让队员们对村庄的历史底蕴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在传统技艺方面,实践队员了解了当地代代相传的手工葫芦制作,在这里,葫芦文化早已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难以割舍的文化记忆;在经济建设上,会泉裕村努力探索旅游发展新模式,将当地孔子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形成特色旅游产业,同时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发展观赏鱼养殖等产业,已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徐书记透露,未来葫芦套村将发展建设中医康养小镇,加大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力度,进一步拓展农业产业链,全力推动葫芦套村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图为徐书记为队员讲解乡村状况。杜佳怡 供图
领略中医魅力,绘就康养宏图
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实践队员前往葫芦套村,亲身感受当地中医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中医药文化长廊,两侧展板所记载的历代医学大家的著作贡献使队员领略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包含的饮食、运动、起居等多维度养生方法也让队员深入学习并认识到其实用性。这些展板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了健康指南,同时,也丰富了队员自身中医文化知识储备。
为积极助力当地中医康养小镇的建设,弘扬中医药文化。实践队员在了解并学习了部分中医药文化后,为过往游客悉心讲解中医文化知识,力求让更多人领略中医魅力。同时,为推动当地中医康养小镇建设、弘扬中医药文化,实践队员拍摄葫芦套村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景,并制作宣传视频,通过多渠道广泛传播,力求吸引更多人关注,为中医康养小镇的建设添砖加瓦。
图为队员参观中医药文化长廊。贾学昕 供图
深挖葫芦文化韵,广拓乡村振兴途
为推动村庄经济实现发展,实践队员把目光聚焦到了葫芦套村的葫芦文化方面。队员们与村民展开深入访谈,并在后续的参观进程中,向村民及游客发放调查问卷,从不同角度了解当地葫芦文化发展状况。队员们分析问卷数据、整理采访结果并撰写调研报告。基于问卷和访谈所获信息,实践队员策划了一系列促进乡村发展的方案,包括共同设计开发葫芦文化创意产品、依托传统葫芦制作,创新设计出葫芦形状的钥匙扣、手机挂件等小巧精美的饰品。此外,队员还与葫芦套村协同打造文化产业,助力村民拓宽葫芦制品的销售渠道。
同时,队员们与当地村民协商,共同组织策划葫芦文化节。活动内容包括葫芦工艺展示、葫芦文化讲座;并在文化节期间,邀请周边地区的手工艺人展示精湛的葫芦制作技艺,提高葫芦套村的知名度,进一步带动乡村经济,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葫芦套村村民合照。陈怡妃 供图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实践队员取得了一定的调研成果,并对当地乡村文化与文明建设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实践队员深刻认识到,乡村发展虽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实践队员从校园走向乡村,从理论走向实践,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同时,实践队员也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更加坚定了为乡村振兴持续贡献力量的决心。(通讯员 许诺 刘颖 李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