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至8月2日,华中科技大学7名学子组成“文旅探访走基层,青春聚力正当时”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常州市最美乡村仙姑村开展以“文旅探访走基层,青春聚力正当时”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调查仙姑村农文旅发展状况,总结仙姑村发展经验,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团队成员在仙姑村核心区的合照。顾良骁 供图
初见村落,整体考察
近年来,仙姑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曾荣获常州市最美乡村、全国文明村镇,是乡村振兴的典范。实践队成员首先整体考察了仙姑村规划布局,了解了仙姑村如何贯彻“逍遥生活目的地”的旅游发展理念。队员们表示,仙姑村基础设施完善,自然环境、街道环境怡人,风景秀丽,周围有较多旅游景点辐射,旅游业发展程度较高,潜力也很大。
躬身实践,走访基层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实践队会与路上相遇的村民以及游客交谈。以对话访谈或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游客对于仙姑村文化特色与旅游服务的体验感受、村民对于旅游业发展的看法与乡村建设的参与度等等。这些调查不仅收到了游客的夸奖与村民的赞扬,也发现了人们对仙姑村进一步发展还有所期待的地方。知好方能持之,知差方能补之,广大人民的意见正是实践队员们能够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的关键。在采访中,有村民表示:“自仙姑村旅游业发展以来,我们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并且有很多旅客来这里消费,我们的收入也提高了。”有游客指出:“仙姑村是假期游玩的好选择,环境、服务等都不错,但感觉旅游活动可以更加丰富一些。”从这些采访中,实践队成员对仙姑村旅游业现状有了更加充分全面的认识,了解到仙姑村目前做的好的地方和仍需改进的地方。
图为团队成员在于当地村民进行交流访谈。顾良骁 供图
一心为民,对话村委
7月29日上午,实践队拜访了仙姑村村委会,与党总支副书记李晓书记进行访谈交流。在访谈中实践队成员较为详细地了解到仙姑村的发展历程、发展模式、文旅的开发与保护工作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等。李晓书记指出,仙姑村的旅游业发展最终还是为了当地的村民,很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可以服务游客,也可以服务当地居民。李晓书记还指出,仙姑村的政府预算是有限的,加上当前经济相对收缩,我们不仅要稳扎稳打,做好当下工作,也要探索新的创收方向,努力为老百姓谋福利。这次访谈让实践队成员们认识到基层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基层干部克服重重困难的专业能力与意志力,更认识到乡村振兴对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以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意义。某队员表示:“我很钦佩李书记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从她的工作中我能体会到人生价值的实现。我们应当以李书记为榜样,努力成为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
围炉座谈,深入探讨
7月30日下午,实践队来到了茅山游客中心,在茅山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旅游发展局王群专员的辅导下参观了当地旅游特色展馆、红色文化展馆、农业示范展馆,了解了当地的农文旅发展情况。随后实践队员与工作人员进行了一场座谈会,深入探讨了仙姑村的历史与传说、旅游业发展成因、地方的农文旅资源、与其他村庄的对比优势以及仍需进一步发展的地方。在座谈会上,实践队成员通过仙姑村地方政府以及茅管办如何开发利用仙姑村优势、解决劣势的经历,总结了仙姑村旅游业发展的诸多经验。在王专员的引导下,实践队成员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碰撞出许多思想火花,为仙姑村当下的挑战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实践队成员们一致认为,虽然仙姑村拥有一些发展旅游业的先天优势,但没有当地政府积极地工作以及仙姑村村民的配合与支持,仙姑村也不会拥有现在的成果。队员们不仅学习到了仙姑村的发展经验,更感受到以人为本、积极进取的发展精神。
图为成员与茅管办王专员一起举行座谈会。顾良骁 供图
体验民俗,传承非遗
7月31日上午,实践队在非遗传承人马春美老师的指导下体验了金坛区的国家级非遗“金坛刻纸”。马老师仙向实践队成员介绍了金坛区的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以及其团队所举行的非遗进校园活动。随后马老师展示了自己和师傅一些精美动人的刻纸作品,并传授了刻纸的技巧要点,实践队成员每人刻了一张纸,亲身体验了非遗的魅力以及刻纸技艺的精巧。马老师表示,文化需要与时俱进,要传播出去才能发挥它的价值,非遗的传承与传播需要年轻的血液。实践队成员认为,对非遗的开发和市场化不仅可以传播文化,让非遗走近每一位旅客,也有利于提升游客对当地旅游服务的体验感,为当地的旅游业提供帮助。
图为团队成员在马老师的指导下体验国家级非遗“金坛刻纸”。顾良骁 供图
在本次以“文旅探访走基层,青春聚力正当时”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华中科技大学学子以仙姑村为点,详细地了解了一个村庄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仙姑村的发展经验;以茅山旅游区为面,全面系统地了解了该地区的发展方式,为该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本次活动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走进乡村的意义,增强了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在与各方人事的交流与协作中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开拓眼界,有助于大学生将自身所学转化为实践成果,服务社会。(通讯员 相子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