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学子下乡追寻红色记忆,弘扬爱国主义

k***70577
2024年09月19日

7月11日-15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雄关赋渤海,涛涌颂革命”三下乡志愿服务队沿德州、滨州、淄博等地区开展志愿服务和红色爱国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老渤海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追溯往昔忆英雄,未应磨染是初心

7月11日,志愿服务团队首先抵达冀鲁边区的核心区域德州乐陵,来到了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据介绍,冀鲁边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山东第一个抗日根据地,为开创华北敌后抗战新局面和建立山东省抗日根据地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抗战期间,冀鲁边区军民对日伪作战近千次,歼灭日伪军数万人,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烈史诗。在讲解员细致入微的讲解中,同学们震撼于这样一股巾帼力量,像是永不落叶的老槐树常大娘、家毁心不悔的姚大娘、儿一个也不留的邢大娘等等,她们终年劳碌却深明大义,身体瘦弱却勇于担当。军民们为扛起中华民族铁的青春而奋斗,谱写的一曲曲水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歌,令同学们的信仰之火熊熊不息,更加坚定地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肩负新时代的青春力量。

队员们穿梭于影像的流转之间,漫步于历史长廊之中,凝视着屹立不倒的英雄群雕,感受历史灰烬深处的余温。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岁月,追溯那份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革命精神。通过深入学习与实践感悟,队员们传承老渤海精神的精髓,将这份红色基因深深镌刻于心,让它在新的时代里继续焕发光芒。

图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雄关赋渤海,涛涌颂革命”三下乡志愿服务队的实践队员们在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学习渤海精神。柳正豪 供图

红色记忆铸信仰,医者仁心护生命

7月12日上午,志愿服务团队来到了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从先辈们的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踏入基地,讲解员详细地介绍了渤海军区教导旅的创立、建军背景、练兵运动等,讲述八千多山东子弟兵肩负着“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的信念,在彭德怀和王震的率领下踏上西征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模范战例,荣获了一个又一个的光荣称号;介绍了山东子弟兵艰苦卓绝的进疆之路,半数牺牲在了西进途的抗战牺牲精神。队员们驻足在每一个展柜前,认真聆听着讲解员的深情讲述,眼中闪烁着敬佩与感动的光芒,心脏跟随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学习革命先烈们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仍然顽强拼搏、披荆斩棘的革命精神。

下午,团队来到了宁津县宁城街道正阳社区演示并讲解了心肺复苏和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要点以及AED除颤仪的使用,以便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进行及时救助,为生命争取更多的时间,挽救更多的生命。团队成员们进行了生动形象的讲解,将复杂的心肺复苏和海姆立克急救法知识化繁为简,利用模拟人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边做边讲,多轮讲解,确保每一位在场的居民都能掌握正确的急救技能。同时,队员们也为居民们分发传单来讲解急救知识,通过现场互动的方式,让居民们也积极参与进来,让居民们也可以实际练习急救方法,加深理解和掌握。

图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雄关赋渤海,涛涌颂革命”三下乡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为社区群众科普医学急救知识。邵怡宁 供图

探寻英雄古村,弘扬革命精神

隔日一早,团队来到了北旺村,参观当地的红色基地。推开大门,一件件陈列在展柜中的众多见证历史的文物与资料,似乎在诉说着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的光辉历程。同学们认真倾听讲解,沉浸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深刻领悟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精神和伟大奉献。

期间,团队成员对北旺村副书记韦建华进行了采访。韦建华副书记详细介绍了北旺村“一马三司令”的光辉历史、北旺村依托渤海老区红色精神发展起来的红色文化、对北旺村乡村振兴之路的见解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最后,韦建华副书记亲切地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们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在你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无限的可能与光芒。愿你们勇敢追求心中的理想,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主动锻铸理想信念,丰富知识,努力成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顶梁柱,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篇章。

图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雄关赋渤海,涛涌颂革命”三下乡志愿服务队的队员采访北旺村副书记韦建华,副书记为队员们讲解北旺村的发展历史及未来规划。柳正豪 供图

英魂铁血铸丰碑,革命精神薪火传

推开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沉重的大门,历史的厚重扑面而来,诉说着那段光辉的峥嵘岁月。黑铁山起义在清河平原上打响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枪,是山东抗战史上最著名的武装起义之一,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不朽功勋。在纪念馆内,队员们观看历史纪录片、参观文物与资料,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的整个过程及其历史意义,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仰和无私奉献精神。

随后,同学们走出纪念馆展厅,拾级而上,整齐、肃穆地站在英雄纪念碑前,并向革命先烈鞠躬,缅怀革命先烈,在铭记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抚今追昔中坚定前行意志。

赓续红色血脉,永葆精神本色

最后,团队来到了为继承和发扬“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而修建的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在纪念馆内,队员们瞻仰了庄严肃穆的“渤海魂”纪念雕塑,它巍峨挺立,仿佛在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承载着历史的重量,让人不禁肃然起敬。站在雕塑前,仿佛能听到革命先辈们慷慨激昂的誓言,感受到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决心。

“在革命战争年代,有18万渤海区子弟兵为了全中国的解放背井离乡,仅有名有姓的就有55308名烈士血洒他乡......”在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了无数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参观过程中,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革命老区人民对党的忠诚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他们不畏艰难困苦,积极投身革命斗争,为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英雄先辈的影响下,同学们更加坚定信仰,在这场固本培元、饮水思源的寻根之旅以及擦亮初心、砥砺使命的精神之旅中汲取红色养分,以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与不惧艰难困苦的勇气肩负新时代的使命,立根铸魂。(通讯员 柳正豪 邵怡宁 张昊)

图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雄关赋渤海,涛涌颂革命”三下乡志愿服务队在渤海革命老区纪念馆继承和发扬老渤海精神。邵怡宁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