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普助力多彩乡村,青春赓续红色血脉

微信用户
2024年09月29日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青年学子作为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承载着国家与民族的希望与未来。为积极响应国家“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战略部署,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广州南方学院太阳队,于7月9日至7月12日,前往广州市从化区吕田镇吕田中学以及莲麻村进行推普调研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将普通话推广使用与思想引领有机结合,培养乡村学生使用普通话的语言习惯,并通过红色专题授课,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奉献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推普课程:创新推普教学之旅

太阳队面向吕田中学初一、初二级部分学生开展“推普行动”普通话推广系列课程,将普通话相关知识、正确发声方法、朗诵技巧、讲解词撰写等知识内容授于学生。课程内容中还包括了红色朗诵稿件练习、吕田红色革命遗址馆介绍两大实践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们深刻理解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重要性,以及它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宣传当地红色产业中的独特作用。

课后,团队成员在班级分发推普小册,以便学生们深入学习、巩固普通话知识。同时还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吕田中学学生使用普通话的基本情况。

图为吕田中学的学生在太阳队推普课程上举手回答。 黄芷彤 供图


课程实践:红色印记,青春传颂

7月11日,在学习了解吕田当地红色革命馆与展馆讲解词撰写技巧后,本团队带领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以自己的笔触为当地红色革命馆撰写简短的讲解词,并结合革命遗址馆提供的讲解稿进行录制。此举旨在让学生通过自己流利的普通话宣传家乡的红色革命产业,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懂得以绵薄之力助力家乡发展的重要意义。

图为太阳队成员指导吕田中学学生撰写黄沙坑革命遗址纪念馆讲解词。黄芷彤 供图

7月12日上午,本团队与吕田中学、广州大学三下乡队伍共同组织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成果汇报展演。本团队结合红色诵读课程,指导学生出演朗诵节目《中华诵》。

活动结束后,吕田中学团委陈思杰书记进行了总结致辞,对授课老师认真负责的教学予以肯定,对大学生下乡助力乡村教育事业表示高度认可,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青年团队走进乡村,为乡村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动乡村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实地访谈:深入基层,探访吕田推普现状

课余期间,太阳队成员走进吕田镇大街小巷开启访谈工作,深入基层调研。就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等内容分别采访了吕田镇政务服务中心、吕田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及镇上的街坊。

图为广州南方学院太阳队成员对民众进行“普通话日常使用”的街头调研。 黄芷彤 供图

在采访吕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时,太阳队成员们受到了吕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领导冯书记、潘主任以及妇联黄主席等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他们为团队提供了关于吕田地区普通话推广现状的深入分析,并就未来推广方向给予了宝贵的指导和建议。交谈过后,太阳队也将本团队制作的推广普通话宣传小册赠送给吕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便居民学习普通话相关知识。

在本次大学生推广普通话的社会实践活动当中,社区的书记、主任等负责人以及被采访的街坊给予了全力支持,他们高度认可大学生作为社会青年力量的重要作用。太阳队团队从推广普通话角度出发,为吕田的红色文旅及绿色生态发展提供了精准的赋能和支持。

学生家访:倾听推普心声

在吕田中学进行推普活动期间,本团队到学生家中开展了家访活动。团队就学生学习情况、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日常语言交流情况等,走进学生家中,与学生家长近距离交流沟通,进一步了解当地推普情况以及家长对本团队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看法与建议。

探访莲麻村:红色文化探秘,推普青春献力

为进一步了解吕田镇当地红色产业,深化普通话授课内容,团队成员来到了吕田镇莲麻村,在莲麻村旅游区工作人员的引领下,深入探访了莲麻村村史馆,感受了这个广州最北端村落的独特魅力。

通过工作人员的细致讲解,团队成员们深入了解了莲麻村的基本情况、红色历史、以及绿色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内容。馆内陈列的当地特色农产品和老农具,生动地展现了莲麻村的农耕文化和手工艺传统。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馆内还展示了莲麻村特色的造纸文化、酒文化以及丰富的红色文化,使团队成员们对这个小村落的文化底蕴赞叹不已。

接着,太阳队成员前往位于莲麻村内的黄沙坑革命遗址纪念馆,参观了馆内陈设,感受了东江纵队抗日的那段峥嵘岁月。馆内实体模型、数媒结合的宣传工具以及壁画等将那段红色记忆再度展现。

在莲麻村的参观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团队成员对当地红色历史和文化的认识,为团队开展“用普通话讲解当地文化”系列课程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图为太阳队在吕田中学的推普成果汇展合影。黄芷彤供图

本次推普调研活动,是广州南方学院太阳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践行社会责任的一次成功实践。它不仅促进了乡村普通话的普及与应用,更在乡村文化建设、教育振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太阳队将在未来继续致力于乡村振兴事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更多青春智慧与活力。(通讯员 潘晓晴 邱乃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