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至7月25日,中国计量大学生态共富实践团队在宁波市海曙区龙观乡——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试点展开了为期5天的实践活动。在这里他们将展开深入调研,挖掘“绿水青山”背后的“金山银山”奥秘,探索生物多样性价值转化的科学密钥,为共同富裕之路铺设绿色基石。
览生态经典,启共富新篇
7月22日,实践的第一站,中国计量大学“生态共富“实践团来到了五龙潭风景区。在导游的带领下团队在五龙潭风景区展开了实地调研,探索了景区内的经济产业。
据了解,这里创新融合了自然生态与休闲体验,推出瀑布咖啡、围炉煮茶、吊炉火锅项目成功助力农户滞销农场品热销,既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又为附近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成为生态价值转化的生动实践。这样生动的生态经营模式在成员们7月23日上午前往的四明山中华蜜蜂养殖基地也得以体现。
到达后宁波易乐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张经理展开了一场介绍会。成员们深刻体会到蜜蜂在维系生物多样性中发挥着重要且独特的作用。而开设这个基地的宁波易乐达科技有限公司牢牢把握这一点,打造“公司+基地+农户”联合保种服务模式,培育四明山中华蜜蜂,打造“空中生态农业”,在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带动村集体增收和农户共富。穿上防蜂衣后,一行人在有着40多年养蜂经验的蜂农何师傅的带领下与蜜蜂来了一次“零距离”接触。何师傅指着地上摆放的蜂箱说道:“现在养殖基地正在开展对比试验继续探索养殖蜜蜂的优良方法,并且我们还对基地的养蜂设备进行了全面升级,太阳能智能蜂箱、电子智能称重记录产蜜重量。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实现绿色养殖,还能让蜂蜜的产量管理更加精准高效,为蜂产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四明山中华蜜蜂养殖基地调研。徐熙琪 供图
7月22日实践团参观了向阳舍慢生活农场。茶厂主告诉实践团,茶园里种植的茶树不打农药不施肥,以定期修剪下来的枝叶作为养料供茶树生长。绿色生态的种植方式不仅为动物们提供了栖息之地,还让那些采摘制作而成的茶叶备受广大消费者以及企业的青睐。
23日,成员们前往红勇农场,农场主介绍道:“与普通桃园不同,红勇桃园所有的桃树边都布满杂草,我们采取不除杂草、施农家肥的方式种植。”正因如此成员们还有幸亲眼目睹了一只身披褐色花纹的野鸡振翅飞翔。天然的生态环境下孕育了个大汁甜的桃子,农场负责人蒋老师召集附近村民参与采摘和后续的包装工作。
聆村民心声,话共富愿景
7月23日下午,实践团队深入六个村(龙峰村、大路村、龙溪村、李岙村、雪岙村、山下村)调研,开展六场座谈会。各村村干部以及村民代表积极配合完成问卷调查并与实践团成员围绕着“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给经济带来的积极作用”等一系列主题展开了交流访谈,实践团成员对龙观乡的发展有了进一步更深层次的了解。
在李岙村,特色产业“寓见光伏”引领变革。王副书记表示,李岙村如今几天的收入能与先前一年的收入比肩,有了相对充足的资金后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善,道路两旁的绿化更加精致美丽,村里的卫生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此成功模式激励雪岙村,拟将190余套新建住宅屋顶铺设光伏板,预计为村集体经济注入强劲动力,实现绿色能源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光伏村建设不仅点亮了清洁能源之路,更照亮了村民增收致富的希望,成为生态共富的生动实践。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雪岙村访谈。徐熙琪 供图
论生物多样性,绘绿色发展蓝图
五天的实践,团队成员从资料中的龙观真正走到了实际的龙观,有众多的思考和想法。于是在实践最后一天,实践团成员在龙观乡政府进行了主题分享。主题分享会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出发点,结合龙观乡本地的具体实际,对如何推动共同富裕进行探讨。实践团的三名成员结合PPT,分别对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如何践行生物多样性赋能共同富裕及其新路径NbS三部分轮流进行了宣讲和实践经验的分享。主题分享会结束后,教授虞伟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了生物多样性赋能共同富裕的新设想。
图为实践团成员开展主题分享会。李小鑫 供图
这次实践团走进龙观开展暑期实践活动也看到了一个生态环境优美、邻里互帮互助、经济发展向好的龙观乡,龙观乡自开展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项目以来收获颇丰。“四明八百里,物色甲东南”,龙观乡亲身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为其他城市发展生态与经济带来了更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通讯员 周佳洁 黄楚婕 周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