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学子携手粤港澳专家学者深入古村落,共探红侨资源振兴途

k***70050
2025年04月24日

今年1月11日至4月16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实践团携手粤港澳专家学者深入汕头市金平区小公园街道、潮南区成田镇田中央村、潮阳区和平镇以及潮阳区文光街道,开展“探寻红色金融印记,侨乡文脉齐力共承”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古址、组织研讨会等方式进一步挖掘潮汕侨批的文化底蕴与传承途径,以青年行动点燃侨批文化传承薪火。

图为实践团成员到田中央社区进行古村落红色资源调研。黄培贤 供图

探访古村侨批局,走进旧址忆侨史

实践团成员穿梭在古村古巷间,以满腔热情怀抱着一抔抔乡土。在这里,他们深入基层,以青春的行动继续传递侨乡的红色音韵。潮南区成田镇田中央村是著名的侨乡,村子里的壁画叙说着当地侨批历史的点点滴滴,在汕头市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德顺盛信局前,实践团成员与来自粤港澳地区的专家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在老一辈研究者与新一代传承者的文化火花交汇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在田中央村,曾活跃着八个综合性甲等批局——德顺盛、永顺利、永裕源、永丰发、永振发、协成丰、泰盛、成昌利,它们是潮阳侨批业辉煌历史的见证者。”

粤港澳专家学者们与实践团成员一同漫步在田中央社区,一齐走进当地的侨批文化馆、德顺盛信局,深入了解侨乡当地的文化传统与历史进程,感受一纸纸“海邦剩馥”——侨批的独特魅力。在村落间,老一辈人向青年介绍着华人华侨漂洋过海的不易与勇敢,勉励青年人传承华人华侨的奋斗精神,为侨乡建设注入新鲜活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指导老师向田中央村的建筑工人了解侨乡古村落修复的相关事项。钟晓怡 供图

红色金融燃活力,侨乡文脉共传承

炙热的阳光下,汕头邮政总局大楼高耸庄严,今年的第一场“粤行红色金融路,传承侨批家国情”主题研讨会在邮政总局的二楼拉开帷幕。研讨会围绕“汕头侨批局分布特点”“侨乡历史文化底蕴”“侨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展开探讨。会上,世界邮展评审员、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孙海平,客侨博物馆馆长魏金华,归国华侨、原汕头市侨批文化馆副馆长沈建华等专家分别做了主题发言,将研讨会的气氛推向高潮。实践团成员也积极发表自己对侨批文化传承的看法,并提出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广侨批文化,包括制作侨文化纪录片、红色金融短视频、直播宣讲等实践策略,其可行性得到了粤港澳专家学者们的肯定。在热烈的研讨氛围中,实践团成员进一步明确了侨批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与意义,纷纷表示将用实际行动推动侨批文化的创新与传播,让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

随后,一月一次的红色金融路大讲堂如期举行,在讲座上,马学东先生深入挖掘潮阳地区侨批枢纽背后的故事,探讨多元业务包括汇兑、借贷、投资等在历史长河中的交融发展,揭示了侨批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讲座结束后,马学东先生向大家展示了送侨批的物件儿和侨批局珍藏的钥匙,每一件文物映射出当时辉煌且艰辛的红色金融历史,仿佛镌刻着先辈们远渡重洋的英勇事迹,这些珍贵的文物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触动,大家一同迈入历史长河,感受那份跨越山海的深情厚谊。

 图为实践团成员协助维持讲座现场的秩序,现场座无虚席,互动热烈。林川淇 供图

多维传递侨乡情,助力红色经济兴

讲座之余,实践团成员走进邮政总局大楼的侨批展览厅,透过一纸纸思念,将老一辈华人华侨传承下来的爱国爱乡、信守承诺、艰苦奋斗等宝贵精神融入青年思想,再通过青春的声音向来汕的旅客及当地的居民进行交流与传播,实践团成员深入基层,结合展览旧物向小朋友们讲述侨批的历史故事,激发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让红色基因在青年一代的心中生根发芽。

同时,实践团成员积极发挥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通过摄影、航拍等多媒体技术为后期制作“红侨文化韵,聚力共振兴”实践纪录片积累丰富素材,他们穿梭于汕头各个侨批历史展馆,细致记录侨批文化的每一个细节,捕捉光影中的历史痕迹,用镜头讲述侨乡红色金融路的辉煌与变迁,致力以青年力量传承红色基因,让侨批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侨乡文化千年韵,青年聚力共传承

在此次活动中,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红色基因与侨批文化的紧密联系,深切意识到汕头红色金融与乡愁经济的深厚底蕴。未来,实践团将继续深入挖掘红色金融与侨批文化的历史价值,探索制作短视频、搭建数字化平台等更多新型的传播方式,进一步助力推动侨乡红色文化基因薪火相传,并以红侨文化为着力点,结合侨批元素致力打造“纸短情长,不期‘鹅’遇”文创IP,设计独具潮汕特色的农副产品包装,给土特产穿上“潮味”新衣,助力侨乡红色经济繁荣发展,让侨批精神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携手更多青年力量共同谱写新时代的红色篇章!(通讯员 陈金燕)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汕头邮政总局大楼前与粤港澳专家学者们合影留念。黄培贤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