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下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团委联合老年病三科党支部,在该院住院部活动中心举办“春分送暖医路繁花”健康主题活动。活动通过健康讲座、互动游戏、文艺表演等形式,向住院患者及家属普及春季养生知识,覆盖60余人次,发放健康手册80份,完成失眠防护咨询45人次,旨在通过多元服务提升患者健康管理能力。
健康讲座:科学解析失眠防护
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代飞以“春季养生之失眠的防护”为主题,系统讲解失眠的成因及非药物干预方法。代飞指出,春季昼夜温差易导致人体生物钟紊乱,建议患者调整作息时间,增加日间光照暴露,并适度进行散步、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他现场演示“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强调该方法可通过调节副交感神经缓解焦虑。
图为副主任医师代飞演示“478呼吸法”操作步骤。梅可 供图
讲座结合临床案例,例如一名65岁患者通过每日30分钟晨间散步及调整晚餐时间,两周内睡眠时长从4小时延长至6.5小时。现场设置10道有奖问答题,内容涵盖神门穴、内关穴等穴位按摩技巧,以及百合莲子粥、酸枣仁茶等食疗方案。一名家属在答题后表示:“代医生推荐的‘睡前足浴法’成本低且易操作,适合居家实施。”活动结束后,医护人员发放《春季养生指南》,内含失眠自测表及保健操图解。
互动游戏:寓教于乐强化健康认知
医院团委组织“听歌识曲”互动游戏,播放《打靶归来》《我是一个兵》等经典歌曲片段,患者通过抢答竞猜曲目。游戏过程中,医护人员同步讲解音乐疗法的辅助作用,例如节奏为6080拍/分钟的乐曲可降低心率,缓解焦虑情绪。一名退伍军人患者主动登台演唱《我是一个兵》,引发全场共鸣,掌声持续近一分钟。
图为志愿者表演手语舞蹈《心灵之窗》。梅可 供图
活动增设“健康知识拼图”环节,患者需根据提示拼出“春分养生”“穴位按摩”等关键词,获胜者获赠内含艾草、陈皮的中药香囊。老年病三科护士长王莉表示,此类互动形式患者参与度达92%,较传统宣教方式提升40%。数据显示,参与游戏的患者对“音乐疗法”“穴位定位”等知识点的记忆准确率提升至78%。
文艺表演:文化浸润提升康复信心
医院团员青年志愿者表演合唱《春天的故事》,并通过手语舞蹈《心灵之窗》传递心理健康理念。表演结束后,志愿者教授患者简单手语动作,如“健康”“希望”等词汇。一名参与患者表示:“学习手语让我感受到医护人员的耐心,住院期间的情绪压力有所缓解。”
活动尾声,多名患者自发组成合唱团,演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现场气氛热烈。一名76岁患者提到:“集体活动让我重拾社交信心,对康复更有动力。”
长效机制:志愿服务延伸至社区
此次活动为医院“青春旅行动”志愿服务项目的年度重点内容。医院团委书记张伟介绍,2024年至今,团队已开展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等活动15场,累计服务患者超500人次。未来计划联合周边5家社区医院,将服务范围扩展至居家康复患者,并提供线上健康咨询平台,覆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
老年病三科党支部书记李明指出,活动通过互动增强医患信任,部分患者因参与游戏主动配合治疗,康复效率提升20%。数据显示,活动满意度达98%,其中85%参与者希望每月举办一次类似活动。
技术创新:数字化工具优化服务效能
为延长活动影响周期,医院信息科开发“健康宣教小程序”,患者扫码即可获取讲座视频回放、养生知识题库及在线咨询入口。小程序内嵌“康复打卡”功能,患者每日完成健康任务(如晨间拉伸、穴位按摩)可累计积分,兑换中药足浴包、颈椎按摩器等礼品。信息科负责人赵磊表示,小程序上线两周内注册用户达120人,日均使用时长8分钟,用户活跃度达67%。(通讯员 方文发 梅可)
图为本次活动参加的医生以及青年志愿者的合影。方文发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