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广东省青年学生投身“百千万工程”的号召,将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投身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振农促兴团队紧密结合自身学科专业优势,于7月15日至19日奔赴清远市英德市桥头镇,围绕桥头镇特色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现状的调研、直播电商推广实践以及红色基地环保行动的多个维度开展2024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优化直播方案,推进视频宣传
在实践活动开始时,实践团队就对直播方案进行了优化。为了实现预期的直播效果,团队成员们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制作短视频为直播引流相结合的办法,在直播前与稻花旺丝苗米直播的负责人交流、探讨团队预先准备的直播方案可行性,同时修改新情景下的直播话术,更换直播场景,向广大网友展示当地丝苗米的独特魅力和种植过程;在正式直播前进行试播,确保直播的每一个环节顺利进行;结束直播后,复盘直播时遇到的问题与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不断优化每次直播。
为深入了解丝苗米生产和加工的全过程,团队成员一同前往丝苗米种植田与加工基地进行参观,并进行短视频拍摄。在加工厂,团队成员们看到了丝苗米加工的全机械化生产线,令人赞叹不已;而在那金色的稻田上,团队成员们看到了农民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丰收的果实,每一个“弯腰”的稻穗,每一颗饱满的稻米,都是最好的回报。为了提高引流增加直播带货效果,参考一些网红视频,结合产品特点设计宣传视频为直播引流;通过在短视频平台的精准投放,直播情况成功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短视频总浏览量达5万,不仅提升了清远丝苗米的品牌知名度,还带动了线上销售额的小幅增长,真正为清远丝苗米推广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图为突击队前往户外摄影制作视频。刘金明 供图
直播增收益,实干促经济
直播电商作为一个成本相对较低,推广范围大潜力高的产品销售渠道,是未来乡镇乃至城市推广当地特色产品的一种良好方式,实践团队选取室内产品展示间、水稻田地、稻谷收割等场所作为直播背景,利用现代化通讯技术,在结合产品特点设计短视频进行宣传的基础上,通过电商直播这一新兴模式,打破地域限制,拓宽当地丝苗米的销售渠道,提升其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助力农民增收致富,让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欢迎新来到直播间的朋友们,大家可以看到身后的水稻田种植的就是清远丝苗米,咱们基地的丝苗米采用原生态种植,山泉水灌溉……”实践团队在三下乡活动开展期间进行了两次以金黄的稻田为背景的特色直播,整个直播过程采用边讲解边带货的方式,带领观众们走近农产品原产地,在欣赏金色稻浪、风吹稻香的田园风光同时进一步了解稻花旺丝苗米。
直播中,团队成员们穿梭于稻浪之间,一边细致地讲解着丝苗米的种植过程、独特品质以及背后的生态故事,一边灵活地展示着产品,将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广大网友。在团队成员的热情回答下,直播间的互动氛围愈发浓厚。不少网友们纷纷点赞、留言,被这份真诚与品质所打动,纷纷下单支持。此次直播不仅成功展示了桥头镇稻花旺丝苗米的独特魅力,更搭建起了一座连接农产品原产地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
实践团队共协助直播基地开展五次直播,累计观看次数2875人,直播间曝光人数近1.2万,为当地农户带来了切实的经济收益,给桥头镇的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强劲动力,真正做到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建设增辉添光。
图为突击队成员在室内直播间直播。刘金明 供图
深入调研村镇发展情况,加强推进绿美乡村建设
除直播助农外,团队成员还走进桥头镇的五石村、石角村和板甫村进行调研,深入了解乡村发展、治理和建设的现状;通过与桥头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和稻花旺丝苗米直播的负责人交谈,了解了当地的产业特色、市场需求以及当地丝苗米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销售情况。
图为突击队在开展环保行动。刘金明 供图
此外,团队成员在桥头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开展了一次以“传承红色文化,共筑绿色家园”为主题的环保行动,前往红色文化基地进行主路树叶和亭边生活垃圾的清扫,在街边清理粘贴的小广告,为绿美广东建设注入青年之力。(通讯员 刘金明)
图为突击队前往桥头镇人民政府进行调研。刘金明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