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播海洋生态保护理念,激发青少年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热情,3月19日,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水院青协")走进月岭小学,开展"奇妙海洋局:趣识海洋大作战"主题科普义教活动。通过沉浸式知识讲解与创意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为60余名小学生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洋探秘之旅。
图为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青年志愿者在月岭小学进行海洋知识科普。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团委宣传部 供图
"海课堂"里的科学启蒙
活动前夜,水院青协召开志愿者动员大会,通过流程推演与情景模拟完善授课细节。次日上午,当志愿者带着特制海洋主题课件走进教室时,屏幕上跃动的荧光水母与珊瑚礁群瞬间点燃了课堂。"原来海底也有森林和草原!""小丑鱼真的会躲在海葵里吗?"随着志愿者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到海洋污染的层层剖析,孩子们时而屏息凝视投影画面,时而高举小手抛出天马行空的问题。在"海洋博士问答"环节,"为什么深海鱼会发光""寄居蟹如何选房子"等科学问题更引发了激烈讨论。"我们用拟人化语言解释生物发光现象,把复杂的共生关系比作'海洋好邻居'故事,孩子们眼里的光比课件里的深海荧光更动人。"主讲志愿者感慨道。
图为月岭小学六年级学生在科普课堂上认真听讲。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团委宣传部 供图
创意工坊中的蓝色畅想
知识课堂后,教室变身"海洋创意工坊"。在志愿者引导下,孩子们将刚学到的海洋生物特征转化为指尖艺术:有的用渐变蓝白黏土复刻出座头鲸的流线身形,有的给寄居蟹的"螺壳小屋"添加彩虹纹路,更有小组合作搭建出包含海藻林、珊瑚礁的微型生态圈。当四年级学生小宇捏出长着八只触手的"变异章鱼"时,志愿者趁机科普微塑料污染:"如果我们不保护海洋,未来或许真的会出现被迫变异的生物。"这句轻语让不少孩子若有所思地调整作品,主动为海龟加上"防垃圾盔甲"。
图为月岭小学六年级学生和志愿者一起制作海洋黏土生物。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团委宣传部 供图
双向奔赴的成长印记
活动尾声的成果展上,形态各异的黏土生物组成"理想海洋馆",孩子们化身讲解员,结合课堂知识描述自己的创作理念。"这次活动像一把钥匙,既打开了孩子们认知海洋的窗口,也让我们重新理解志愿服务的价值——不是单向灌输,而是用童真的视角共建知识。"活动负责人表示。临别时攥着志愿者衣角追问"下次什么时候再来"的稚嫩嗓音,以及教室墙上新添的"海洋守护者承诺树",都成为这场蓝色行动的最佳注脚。
图为活动结束后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青年志愿者与月岭小学学生合影留恋。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团委宣传部 供图
据悉,水院青协将持续打造"专业+”志愿服务模式,联动学院海洋科学、生态养殖等学科资源,开发更多融合知识性、趣味性的生态教育课程,让守护蔚蓝的种子在更多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通讯员 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