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智慧植保走进乡村,无人机助力农田管理

琪遇记
2025年03月18日

由东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药系刘卉副教授指导、东北农业大学植保、电信、艺术、资环、食品学院五院联动的本科生组成的农田智护小队依托东北农业大学2025年寒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于2月27日至3月2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民族乡石头沟村开展了以“科技赋能农业,智慧助力振兴”为主题的特色“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发挥不同学院专业特长,通过科普宣讲、技术培训和实地指导等多种形式,推广植保无人机技术,助力当地智慧农业发展。

深入调研,精准把脉农户需求

2月27日,农田智护小队抵达石头沟村后,立即开展了实地调研工作。团队成员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和田间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地农户对植保无人机的认知和使用情况。调研发现,虽然部分农户对植保无人机有所了解,但由于操作复杂、成本较高等因素,实际应用率较低。特别是在田间作业时,无人机避障系统灵敏度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当地农户反映,田间分布的电线杆等障碍物曾导致无人机碰撞事故,虽然手动操作可避免此类情况,但会显著影响作业效率。团队成员详细记录了农户的技术疑虑和实践需求,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为团队使用的调查问卷。曹云琪 供图

图为农田智护小队在石头沟村开展问卷调查。李颖殊 供图

科普宣讲,提升农户科技认知

2月28日,小队在村文化广场举办了植保无人机科普宣讲活动。通过展板展示、宣传手册发放和科普视频播放等多元形式,系统介绍了植保无人机的工作原理、操作流程及技术优势。活动现场,团队成员还展示了无人机模型,邀请农户参与互动体验,并针对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宣讲活动吸引了近百名村民参与,现场气氛热烈。农户们建议在农忙时节实地演示无人机作业,让更多人切身感受科技带来的便利。

技术培训,助力农户技能提升

3月1日,农田智护小队联合当地农业合作社开展了植保无人机操作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无人机组装、调试、飞行操控及日常维护等全流程操作技能。团队成员采用“理论讲解+视频演示”的方式,确保每位参训农户都能掌握基本操作要领。培训结束后,小队还与农户建立了长期联系机制,承诺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和远程指导,确保技术落地见效。

图为农户参与植保无人机操作培训。孙馨 供图

实践成效与展望

在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实践团队通过实地调研、科普宣讲以及技术培训等方式,积极为当地农户提供服务。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农户对植保无人机的认知水平,还切实解决了他们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取得了显著成效。石头沟村村民曹云雷在采访中满怀期待地表示,希望未来能够实现农业种植的机械化、一体化和现代化,让种地更轻松,收成更高效。

农田智护小队队长表示,当前,该地区正积极推进标准化农田建设,旨在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东北农业大学农田智护小队所推广的植保无人机技术,恰好与这一战略举措高度契合,形成了显著的协同效应。

此次实践活动获得了当地政府和农户的广泛认可,为智慧农业技术在偏远地区的推广应用积累了有益经验。东北农业大学将继续利用农业科技资源,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参与实践的小队成员通过此次活动,对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未来,在刘卉老师的带领下,小队成员将继续利用专业知识,积极探索更多科技助农的创新模式,实现长链条、多渠道的技术服务模式,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通讯员 曹云琪 刘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