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百色10月18日电(通讯员 王邦安 黄琪 曹婉婷)为探究靖西地方农产品特色品牌建设,提高靖西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10月4日,广西师范大学“酸酸芒”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广西靖西梁鹏食品有限公司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总经理梁忠茂先生进行访谈并参观野生山楂生态园,了解靖西地方农产品发展现状,探究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措施,为挖掘特色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
攻坚克难,填补市场空白
“我们的酸嘢现在不采用传统的醋发酵,而是采用以大果山楂为原料的酵素进行发酵,口感和安全程度都是比以前要高不少的”。梁先生激动地对团队成员说道。据了解,多年来,靖西大果山楂的产品开发因缺乏科技含量和技术创新,加之市场竞争观念淡薄和品牌培植意识不强,还未形成强大的源动力来推动当地的经济大发展。靖西市政协委员、广西靖西梁鹏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忠茂先生经过十年的研究,终于攻克了大果山楂原酒传统工艺纯发酵不足的技术难关,使大果山楂的总黄酮等物质被完全释放,填补了国际空白,获得了三项原始发明专利,并将大果山楂与酸嘢制作相结合,改良了靖西酸嘢的品质、提高了靖西酸嘢的口感、扩大了靖西酸嘢销售渠道。
据团队成员实地调查发现,现在市面上很多酸嘢价格在8到12块之间,一般都采用糖和醋混合腌制,从原料进厂调配、泡制,再到封装出厂销往市场,大概三天就能完成。而梁鹏食品有限公司做的酸嘢是采用一年只有一酿的山楂酒衍生产品,酒的初期发酵就需要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等到来年的春天开始榨酒、澄清、封缸、陈化才能有衍生物用来做酸嘢。团队成员王邦安感慨:“严格坚持制酒流程和步骤,坚持生产高品质酸嘢,或许这就是梁鹏食品有限公司的成功之道”。
充分发掘当地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由于靖西过去长期处于自然繁衍状态,靖西大果山楂栽培面积不大,产量很低。“我们大果山楂酒的销量不断增长,当地大果山楂当时都供不应求了”。为了持续保证原材料供应,梁忠茂先生圈地进行大果山楂苗培育,分别请来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林业科学院和广西农业科学院的专家,用野生大果山楂母本进行嫁接繁殖,大量培育大果山楂果苗,并对贫困户免费发放种植,带领大伙脱贫致富。
梁先生告诉团队成员,他的生态产业园涉及的农户有80多户,其中贫困户就有20多户。“这些贫困户也是一直在参与基地的建设,包括大果山楂的种植育苗,以及深加工车间的加工作业。‘道百岁’生态园有50多名的工人,其中怀书村有30多名,周边的村有20多名。他们一个月都有三千块钱左右的收入,不用像过去一样要到大城市去打工,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很好的就业,同时可以照顾家里面的老人小孩。”多年来,梁忠茂先生坚持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与农户达成购销协议,并保底回收山楂果,按品质不同,最低价每公斤3元,100年以上树龄最高价达到每公斤30元,同时发展各类果蔬基地,覆盖靖西市13个乡镇, 30个贫困村,涉及600户贫困户,实现贫困户户均增收1.6万元以上。“十三五”期间,通过产业脱贫的贫困户有108户。
得天独厚,打造支柱产业
团队成员查阅资料得知,靖西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地下微碱性水源丰富,土壤富含硒、铑、锗等长寿微量元素,大果山楂长期吸收土壤的微量元素,使果实中高含黄酮素、有机酸、多酚类化合物,成为抗癌防癌的中草药和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良药。“这使得靖西的大果山楂全身上下都是宝,一棵树就能带动一条产业链。”梁先生说。
在访谈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在梁先生办公室的茶台上摆放着一壶大果山楂茶。据梁先生介绍,大果山楂树叶、树干、树根和果实均可制茶,而且很耐泡,抓一把丢进壶里,就可以泡一整天,味如熟普,久泡不淡。除了制茶、酿酒,果实大,果肉厚的大果山楂还可加工成多种制品,如蜜饯类的山楂果脯、山楂蜜等,还可以制成山楂果酱、果汁、果酒,山楂糕、山楂干片、山楂角、酸山楂果、山楂茶等。
2017年,靖西大果山楂以独特的优势荣获农业农村部颁发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这对于靖西市乃至百色市来说,都是一件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梁先生深信,随着靖西旅游业的发展,大果山楂产品系列必将成为热销的旅游商品,大果山楂产业将成为靖西的一大支柱产业。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通过实地调研,团队成员不断加深对当下靖西地方特色产业的认识,与梁先生进行了深入交谈,不仅收集到一份份详实的资料,更见识到靖西特色产业创新性发展的朝阳,深刻领会到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的重大意义!下一步,团队成员将科学整理所收集到的资料并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梁鹏食品有限公司旗下山楂产业的发展情况与困境,与梁忠茂先生保持积极的联络,共同设计产品宣传方案,并对照先进的典型,从中发现梁鹏食品有限公司在山楂产业上的不足之处,形成调研报告,呈送相关部门审批,为挖掘特色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建言献策、奉献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