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重庆2月26日电(通讯员 李怡)为了积极响应科技驱动发展的号召,激发青少年们投身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于2月26日在花溪校区中山图书馆喷泉处组织开展了“与科技携手,秉人文之光——走进科普小实验”活动。
秋尽冬生,寒风正狂。早上十点,志愿者们顶着凛冽的寒风,如约来到学校静湖前的广场集合。集合完毕后,志愿者们换上代表经济金融学院志愿者身份的“黄马甲”开始准备喷泉小实验的视频录制。负责录制视频的志愿者,在空地上固定三角支架,安装并调试相机;负责主持和串讲的志愿者,在一旁轻声诵读,进一步熟悉稿子,一切准备活动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准备活动就绪后,伴随着活动总负责人的一声“Action”,视频录制活动正式开始。活动主持人站在静湖前,用一段简短的开场白介绍了科普的相关知识并引出了接下来的科普小实验——制作喷泉。从镜头中可以看到,静湖中的小喷泉在湖中迎着寒冬肆意喷洒,小喷泉喷射出的沽沽水流在半空中穿过清晨的薄雾,洒向湖面,此景正与今天的活动内容相互映衬。
图为志愿者介绍活动背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陆开于 摄
接下来,志愿者们带着活动设备与活动工具,移步到中山图书馆旁的喷泉处。找好最佳位置后,志愿者们共同协作布置好制作小喷泉的现场。志愿者将一张长方形的桌子摆放在喷泉前的空地,然后将若干气球,一个空的矿泉水瓶,一瓶水和几根牙签依次摆放在桌子上面。现场布置完毕后,负责实验的志愿者,开始展示喷泉小实验并介绍实验原理。首先志愿者将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子的瓶盖拧下,用牙签在瓶盖上扎适当数量的小孔,在瓶身处扎一个略大的孔。然后志愿者将一个气球放入瓶中后再套在瓶口,接下来往气球里面吹气,等气球膨胀到接近瓶身时用手指堵住瓶身的小孔。紧接着,志愿者将气球里面装满水,并盖上瓶盖。最后,志愿者将用手指堵住的小孔松开,随着几股小水流喷涌而出,一个简单的喷泉就制作成功了。志愿者介绍自制小喷泉的科学原理:自制的小喷泉主要利用了水的物理性质和空气的压力原理。气球以及矿泉水瓶身上的小孔使矿泉水瓶的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气压差,利用这个较大的气压差将气球里面的液体压出已经扎孔的瓶盖,液体从瓶盖上的小孔涌出,在瓶口处形成几股小水柱,这几股小水柱就组成自制的小喷泉。
图为志愿者制作喷泉小实验。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陆开于 摄
在志愿者展示完喷泉小实验后,串讲的志愿者介绍了本次科普小实验的目的。串讲的志愿者说:“此次喷泉小实验的目的主要有五点:一是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激发同学们投身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二是为社区的小朋友们科普科学实验中的小知识,提高青少年科技素养。三是通过这次活动,树立有志青年的志愿意识。四是锻炼当代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志愿服务平台。五是培养青少年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和敢闯会创的意志品格。”最后,主持人对本次科普小实验活动做出总结。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志愿者们进行了合影留念,此次活动圆满结束。
图为志愿者们合影留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陆开于 摄
据悉,此次举办科普实验活动,旨在向社会公众普及有关喷泉的科学技术知识、提倡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公众理解科学。
一审编辑 胡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