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湛江科技学院"跨跨其傩"实践团走进湛江市湖光镇千年古村——旧县村,通过"让舞蹈活化石活起来,助力乡村农业发展"实践活动,实地走访调研农业,探访民间傩舞面具手艺人,体验学习傩面具制作过程,用多平台发布视频和推文、文字纪实等多种宣传矩阵的形式,宣传和记录千年古村落岁月变迁下的独特魅力,擎画乡村振兴蓝图。
聚焦农业,实地调研种植基地
晨光喜微,碧空如洗。上午时间九点"跨跨其傩"实践团到达旧县村党群服务中心,由当地工作人员带领前往旧县村周边种植地了解当地主要种植的作物。迎着朝阳,沿路走访过程中发现有一些适合湛江本地的乡土作物,比如常见的菠萝蜜、番石榴、甘蔗、柠檬及黄皮。
当地比较有特色的是富贵竹花卉种植。"花开富贵,竹报平安"富贵竹茎叶纤秀,柔美优雅,极富竹韵。不是真正的竹却被赋予了中国文化底蕴和气节,易存活,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常作为室内观赏植物。
"村里面随着青少年的外出工作,劳动力的减少,之前种植的甘蔗、花卉、发财树等种植物逐渐演变为种植经济林,因为种植经济林不需要多大的人力物力去管理维持,而且三四年就可以砍伐买钱",当地工作人员这样为实践团成员们讲述,通过走访了解成员们了当地种植的基本情况。
图为实践团在当地人带领下前往种植地调研。简永乐 供图
对于旧县村其花卉种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潜力,但其在当地生产还不具有标准的规模化种植和更专业的种植技术支持,只是散户种植并存在缺乏专业管理和维护的问题,除此之外,青年劳动力的流失让部分村民放弃难养的花卉和低利润的农作物的种植而转向种植桉树这种速生经济作物林。要想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旧县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努力,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才能助力乡村振兴。
"同时由于傩舞文化的发展推广,越来越多年轻人来到村里面游玩钓鱼,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当地工作人员继续为成员们介绍到。实践团成员们露出了微笑,坚定了对民俗文化传承。
连接古今,拜访傩舞面具手艺人
经过研讨和短暂午休,下午三点,实践团成员前往傩舞手工匠人彭保南老先生家里,探寻傩舞面具制作奥秘。阳光倾泻,踏入手艺人家里,当一个个面目生动,神态各异的傩面具静静躺在自制木制长板凳上时,仿佛时光流转千年,神秘的跳傩祭祀祈福的现场就出现在眼前,若隐若现却生动活泼。
图为彭保南手匠人正在雕刻傩舞面具。王佳霓 供图
"摘下面具是人,戴上面具是神",彭保南老先生给实践团成员热切介绍着神态各异的傩面具人物。傩面具的制作过程是一个神圣而有仪式感的过程,其中包括敲、钻、磨、上色等工序。当齐全的傩面具制作工具如数摆放在眼前,实践团成员睁大眼睛,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撼,"一面面具完成的时间一般是五天",成员们惊叹制作一面傩面具所倾注的时间。"制作时要非常仔细,不能马虎",正因为有这些手艺人,非遗才得以传承,而乡村振兴离不开深挖文化底蕴。(通讯员 王佳霓)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彭保南手匠人合照。陈琼奋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