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学子赴利川助力民族传统文化传承

XuKlu
2024年09月09日

7月12日至7月26日,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法护未来”志愿服务队前往湖北恩施利川开展了系列支教活动。在为期15天的支教中,志愿者们为当地学生们准备了多种民族传统文化主题课程,以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增进学生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促进民族传统文化传承。

经过前期多次讨论,志愿者们决定发挥当地非遗项目多、传统文化潜力大的优势,开设民族手工课、传统书法课、民族英雄宣讲、传统法律文化启蒙课等课程,结合法学学科特色,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为学生们带来妙趣横生、内涵丰富的课堂。

义士情怀 韵颂高风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利川是英雄故里,忠孝之乡。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涌现出的诸多豪杰义士,无不展现着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志愿者们决定因地制宜,以利川当地诞生的英雄人物为素材,通过展现其充满爱国情操的事迹来传达民族文化。由此为同学们准备了一堂民族英雄宣讲课。

课程伊始,志愿者们向孩子们强调了新时代重温民族英雄故事的重要性及意义。同时,为了提高同学们积极性,他们还与同学们玩起了“击鼓传花”游戏。课堂上鼓声阵阵,笑声朗朗,课堂氛围也逐渐活跃起来。紧接着,志愿者们通过现场讲解与多媒体放映相结合的方法向同学们分享了巴蔓子以头留城、陈树生舍生取义等英雄故事。课程结束之际,在志愿者们的引导下,同学踊跃地分享着本节课的收获。“英雄们都有爱国的品质,他们都以民族大义为先!”,同学们纷纷这样说道“我们应当向他们学习,争做时代的英雄!”

图为志愿者向学生介绍英雄事迹。 徐玮潞 供图

纸上天地,民族共融

利川山川秀美,民族风情浓郁,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志愿者们积极响应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号召,因地制宜,为当地学生策划了民族文化剪纸课程。通过挖掘各民族服饰背后的文化故事和历史渊源,结合当地多个民族的服饰特色与文化元素,志愿者们将复杂多变的图案简化为易于儿童理解的线条,以“民族文化剪纸”为核心,引导同学们裁剪出各民族的特色服饰。

课堂上,实践队员致力于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欣赏民族之美的窗口。志愿者与同学们围坐在一起,一齐动手,一同想象。同时,讲台上的志愿者介绍着各个民族服饰的特点,同学们边听边剪,将学到的知识倾注于纸上,牢记在心中。在近距离的教导与合作中,志愿者与孩子们更加亲近了。“老师,看我剪的好不好!”“老师,你猜猜我剪的是哪个民族的服饰呀?”素雅的土家族衣裳、清新的苗族服饰、斑斓的侗族服装……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剪纸在同学们手上诞生。通过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同学们对多元民族文化有了更多了解和认同,也领略了各民族文化之美,更深刻地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所在。

图为学生们练习剪纸。 徐玮潞 供图

笔下纵横,文承中华

中华文脉绵延赓续,文明薪火代代相传。为弘扬书法文化,推进文化建设,志愿服务队为元堡小学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书法盛宴。“书法与中国历史一脉相承,它不仅是写字的艺术,更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是中国文化之根。”随着志愿者娓娓道来的讲述,一堂书法文化启蒙课拉开序幕。

从隶楷行草到笔墨纸砚,志愿者们以放映幻灯片的方式将书法文化的源流发展进行呈现。从握笔到运笔,从笔画到字形,学生们全神贯注地书写着,力求每一个细节的准确。当“书法”二字在一张张宣纸上跃然而出时,同学们脸上浮现出自豪的笑容。“写毛笔字就像是在和古人对话,在书写中能体会到汉字的力量和美丽。”一位学生兴奋地说道。

课程的最后,志愿者深情地寄语同学们:“大家要端端正正地写好中国字,正正直直地做好中国人。”就这样,一颗颗关于写好灵动汉字、继承优秀传统、铸就正直人格的的种子在同学们的心田悄然种下,静待花开。

图为学生练习书法。 徐玮潞 供图

古为今用、法润童心

源远流长的华夏历史滋养了中华民族,也滋润了中华法治文化的沃土。志愿者们发挥学科优势,结合本土传统法律元素,为同学们带来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课程,带领同学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

“这是獬豸,是传说中断案的神兽,也是中国法律的象征”,志愿者指着多媒体上放映的独角兽形象,为同学们讲解道。紧接着,志愿者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通过课件展示、视频引导和板书等方式介绍了中国传统法律的起源和发展,同时引入缇萦救父、张汤审鼠等故事,用新颖活泼的讲述方式调动同学们的热情。

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度,志愿者将故事改编为剧本,采用情景剧的方式,邀请同学们进行情景剧扮演,身临其境地体验故事中人物的智慧和判案的过程,领略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精神。志愿者的引导下,同学们踊跃地分享了自己的感悟收获。“原来我们这么早就有法律了”一个小朋友说道。课程结束之际,志愿者勉励大家道:“要讲公正、讲诚信,坚守正义,遵纪守法,做对社会有益的人。”

图为学生积极参加情景剧扮演。 徐玮潞 供图

法护未来 同心筑梦

法护未来,情暖忠孝之乡;同心筑梦,传承文化荣光。实践团负责人表示,筑牢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层防线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不在于敲锣打鼓,坐而论道,而在于日积月累,久久为功。据悉,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在日后将会派出更多的志愿服务队,为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事业注入华中大青年力量。(通讯员 徐玮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