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鼓励引导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组建本硕博一体的“星火铸魂”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东北地区,追溯红色记忆、体悟红色文化、深入油田一线、感受祖国发展。
以史为鉴牢记奋斗使命,明德笃志振兴报国担当
东北——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缩影,不同时期的东北折射着历史发展的轨迹。回顾近代东北,既有列强与侵略者肆虐的沉痛岁月,也有广大人民群众挣扎求生与不屈抗争的慷慨悲歌。
实践队员们的求索之旅起始于哈尔滨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实践队员仿佛穿越回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队员们在这里不仅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更感受到了历史的分量;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在战争的阴影下消逝,而那些罪行的证据,如同冰冷的刀锋,刺痛着每个人的良知。
在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队员们在广场中心的巨大残历碑下久久驻足凝望。鉴往知来,警钟长鸣,这里不仅是一座如实记录历史的殿堂,更是一面警醒世人的镜子,队员们在这里切身感触到了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暗暗鞭策自己勿忘国耻,用实际行动书写和平与发展的新篇章。
在苦难的岁月里,理想和信念就如同暗夜中的星星灯火,支撑和指引着一颗颗不屈的心灵。来到哈尔滨市党史纪念馆,实践队员们缓缓穿过“中共哈尔滨组建及活动”、“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建立民主政权支援解放战争”、“巩固政权全面开展经济建设”四个展厅,深入了解党带领人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伟大历史斗争。
礼赞楷模赓续时代精神群星闪耀播种奋进力量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英雄的土壤总会诞生英雄的儿女,在东北这片热土上,实践队员们寻根英雄楷模人物的力量,以时代为线索,以精神为指引,怀着崇敬的心情叩开了一座座精神殿堂的大门。
站在坐落于长春市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厢的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内,《白山黑水英雄魂》的巨幅油画吸引了队员们的目光,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还有更多的抗日英雄和光荣事迹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随着展馆走廊向前延伸。
图为实践队员在十四年抗战纪年表前驻足参观。方嘉俊 供图
在沈阳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队员们又一次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庄严挺拔的纪念碑耸立在松柏簇拥的广场中心,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缓缓拾阶而上,仰望碑顶的志愿军战士青铜雕像,在纪念碑前庄重鞠躬默哀,向那些为了保家卫国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一部艰难创业史,百万覆地翻天人”。当实践队员来到大庆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立即被建筑前高6.5米巍峨挺立的王进喜雕像深深震撼。“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一代石油人的铮铮誓言,正是对“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作出的有力注脚。在纪念馆前的党旗下,实践队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在气势磅礴的《石油魂》群像雕塑前回顾报国初心,赓续铁人精神。队员们表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与“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石大精神一脉相承,新时代的石油学子要学习老一辈石油人的昂扬斗志和拼搏精神,用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图为实践队党员同志在铁人雕塑前重温入党誓词。方嘉俊 供图
在大庆市开普化工集输助剂分公司生产二车间,员工们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不时用手语相互沟通。该车间是一个特殊的“无声车间”,近一半都是聋哑员工。在这里,队员们见到了车间的“明星人物”——创业集团创新创效能手孙贺男,在油田残联和车间党支部的支持下,曾经孤僻偏执的孙贺男发挥自己热爱钻研的特长,立足车间“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的“五自”理念,成立了“孙贺男工作室”,在工作之余对生产设施改进创新,提高了工作效率,为车间节约了生产成本。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历史的璀璨星空中,有无数如灯塔般的人,他们发自己的光,照亮同行者与后来人的道路。伟大出自平凡,时代的洪流中,榜样的力量激励我们汇聚起奋进新时代、阔步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
油城大庆寻根铁人足迹,务实创新夯实进取之基
为深刻理解学校“明德笃志,博学创新”的校训和“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切身感受油田一线实际生产场景,调研学习现场技术应用情况与发展方向,实践队奔赴“油城”大庆,造访大庆油田相关一线生产单位参观学习。
队员们来到大庆石油科技馆,这里展示了大庆油田发现以来科技创新发展历程、勘探与开发技术创新。沿着展馆道路徐徐前进,队员们仿佛翻开了一部展示大庆乃至全国石油人为石油事业无私奉献、对石油技术创新执着追求的生动教材。在科技馆,队员们偶遇了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生社会实践团,双方队员在热情友好的交流中共同深切感受到了历代石油人的智慧与汗水,从科技的视角重新认识了这座石油之城所蕴含的巨大能量。
在油田生产基层,大庆油田昆仑集团开普萨南化工分公司为破解发展难题、打赢扭亏解困攻坚战,组建“红旗党支部”,全面提高党员素质和基础建设水平。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了解到,“红旗党支部”从解决基础薄弱、管理粗放、人心不齐三大问题入手,以一线党员为主体,加强基层支部建设。
“突出重围”有作为,“步步为营”步步赢。在大庆油田蓝星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实践队员深入滤料清洗车间,这是大庆油田主要负责油田滤料产品再生的专业生产车间。车间技术人员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壁垒,获得国家级发明专利1项、新型实用专利6项和17项技术革新成果,滤料再生技术填补了国内含有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领域的空白,实现了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用生产实例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在大庆油田开普化工质检研发分公司,西南石油大学油气田应用化学省重点实验室党支部书记郑存川与大庆油田开普化工有限公司质检研发分公司党支部书记华维分别介绍了双方单位及党支部整体情况。双方代表共同签约《党支部共建协议书》,后期双方将通过开展活动,丰富组织生活,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形成互带互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校企共同发展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图为双方代表共同签约《党支部共建协议书》。方嘉俊 供图
实践队员们在参观学习之余,也拜访了几位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的杰出校友前辈,与前辈们热烈交流学校发展近况,请教择业方法与工作经验。“到国家和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既要锻造过硬的专业本领,也要坚守善意待人的初心”,前辈们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盼被队员们牢记心中。
四、科技助力驱动双碳目标,绿色革命赋能时代华章
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如何兼容并举?传统石油行业与绿色新科技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带着这样的问题,实践队员们来到吉林松原,深入吉林油田生产一线探寻答案。
在新立采区大从井16号平台,实践队员们簇拥在采油厂作业区经理庄文丰周围,听他细致讲解“零碳”密码。据悉,借助丰富光热资源,吉林油田零碳示范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科学设计应用低碳建产、开发技术,通过风力发电机组以及光伏发电矩阵等装置,结合井筒取热、空气热泵、智能太阳能跟踪等节能技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8361吨。
队员们到黑46区块二氧化碳驱油与埋存循环注入站及生产指挥中心参观。“双碳”目标下,吉林油田早布局、先发展,持续攻关瓶颈技术,为“减碳、用碳、替碳、埋碳”再添绿色底气,现已建成国内首个、亚洲最大的CCUS提高石油采收率项目。在注入站,队员们身穿红色劳保服穿行在一排排管线与设备间,与现场工作人员“唠家常”,探讨请教场站技术原理与现场工作方法;在指挥中心展厅,队员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实践课”,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亲身感悟了吉林油田与“碳”的不解之缘。
图为实践队员在吉林油田黑46区块二氧化碳驱油与埋存循环注入站前合影。方嘉俊 供图
组织开展“星火铸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组织引导青年学生深入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推进学生“讲”“赛”“践”专项活动深入开展的一个缩影。传承红色基因,紧跟时代脉搏,广大西南石大学子从未忘记学校“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大学精神。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生逢其时,责任在肩,站在新时代的潮头,身为青年学子应当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有上下求索的执着,矢志创新,砥砺奋斗,以困难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把能源报国的担当书写在祖国的广褒大地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的智慧与力量。(通讯员 程鹤 方嘉俊 熊可凡 赵胜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