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八月,潮涌湾区。华南师范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以“研习南粤”为主题开展实地调研与讲解视频拍摄活动。实践队兵分两路,一支队伍向东,探寻汕头开埠文化与侨批记忆;一支队伍向南,感悟深圳改革开放与创新精神。两支队伍,两个方向,却共同书写着新时代青年对南粤大地的深情告白,以青春脚步丈量历史纵深,以赤子之心感悟时代脉搏,在汕头与深圳双线并进的研学征程中,完成了一场跨越百年的精神对话。
汕头:文脉传承中的精神密码
汕头侨批文物馆是全国首家侨批专题博物馆,馆内珍藏着12万件侨批档案,一封封泛黄的信笺跨越重洋,记录着海外潮侨“银信合一”的百年记忆,承载着华侨在异国他乡的血泪打拼与对故土的深切眷恋。
踏进汕头侨批文物馆,时光在此沉淀。十二万封泛黄的侨批静默无言,却诉说着最深沉的家国情怀,这些穿越重洋的尺素,不仅承载着海外游子的乡愁,更见证了一个民族在苦难中奋起、在逆境中图强的精神史诗。青马学员们沉浸式体验了侨批从“水客递送”到“银信分离”的历史演进,当看到151年前泰国华侨寄回的首封侨批原件时,学员们无不为这种依托宗族网络构建的跨国信用体系所惊叹,这正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生动注脚。学员们在研讨中感慨道:“侨批文化启示我们,青年的奋斗必须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
移步开埠文化陈列馆,4.8米巨幅开埠壁画如历史长卷般徐徐展开。队员们沿着时光轨迹缓步前行,从1860年开埠时的红头船帆影,到近代商埠的万国楼台,再到现代汕头的璀璨华章。壁画上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开放基因,见证着中华民族从被动开放到主动融入世界的历史性转变。有学员感叹:“站在这里,我们读懂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变迁,更是一个民族走向复兴的坚定脚步。”

图为青马学与游客交流开埠的发展历程。 易丽华 供图
青马学员结合专业特长,以“侨批中的信用体系”“开埠与城市现代化”为课题展开深度研究,并通过拍摄讲解视频、制作数字档案等方式,将调研成果转化为传播南粤文化的青春力量。
深圳:改革大潮中的时代强音
与此同时,深圳线上的队员们正沐浴在改革创新的春风里。走进招商局历史博物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如雷贯耳。
队员们凝视着蛇口开山炮的复原场景,耳畔仿佛响起1979年那声石破天惊的炮响——那是改革开放的春雷,是中华民族开启新征程的号角。在互动展区,队员们亲手绘制改革思维导图,用青春的笔触勾勒特区发展的壮阔历程,感受着一代代建设者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创业精神。

图为青马学员聆听讲解员讲述招商局的历史。 易丽华 供图
登临莲花山巅,邓小平铜像目光如炬,凝视着这座由他亲手擘画的现代化新城。队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献上鲜花,致敬邓公。站在山顶极目远眺,深圳的城市天际线如交响乐章般壮美。从边陲小镇到国际都市,四十余年的沧桑巨变,让队员们深切体会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的深刻内涵。

图为青马学员在莲花山邓小平铜像前举行献花仪式。庄铠昀供图
在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队员们沉浸式体验特区发展历程。从蛇口开山炮的模拟场景到前海深港合作区的宏伟蓝图,从“三来一补“到创新创业,一个个生动的展项宛如时空隧道,让队员们亲身感受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有队员动情地说:“这一刻,我们真正理解了什么叫'春天的故事',什么叫'中国奇迹'。”
使命:历史与未来的青春接力
每日傍晚,两支队伍在云端相聚,热烈分享双线研学的见闻与思考。汕头的队员动情讲述侨批背后的家国故事,深圳的队员激情畅谈改革前沿的创新实践。在思想的碰撞中,队员们清晰看到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历史轨迹:从汕头的被动开埠到深圳的主动开放,从侨批的民间往来到特区的制度创新,这条轨迹见证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伟大征程。

图为青马学员在录制研学专题微课。 易丽华 供图
通过此次研学,青年学子们深刻认识到:新时代中国青年既要传承侨批文化中深厚的家国情怀,更要发扬特区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立足南粤大地,在传承中创新,在开放中奋进。
潮涌湾区,青马同行。夕阳为青春脸庞镀上金光,照亮眼中闪烁的坚定信念。这次研学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精神的淬炼、信仰的升华。(通讯员 黎凝雪 庄铠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