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铁墨丹青”芜湖铁画学习实践团于7月10日来到安徽芜湖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探索芜湖铁画的历史故事和传承现状。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队员们乘坐着公交车,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了中国铁画创意园,准备进行一场与铁画艺术的亲密接触。一下车,便见到园长高文清老师笑容满面地迎接队员们,他的热情让队员们倍感温暖。
欣赏铁画神韵,对话古今匠心
踏入创意园,仿佛穿梭于铁画的殿堂,队员们开始了与古今匠心的对话。高园长首先带领队员们参观了芜湖铁画的学习场所,这里是铁画艺术的摇篮,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铁画传人。高园长详细地向队员们介绍了芜湖铁画的制作工具,从简单的锤凿到复杂的工艺设备,每一种工具都承载着铁画匠人的智慧和汗水。
图为高文清老师向志愿者介绍铁画的制造工具及其用途,指导志愿者使用铁画制作工具。高云云 供图
在介绍完制作工具后,高园长又向队员们展示了芜湖铁画采用的各式工艺。他告诉队员们,铁画的制作工艺繁多,包括敲打、焊接、打磨、上色等,每一道工序都要求匠人具备高超的技艺和严谨的态度。手握锤凿,匠心独运,队员们拿着简单的工具,仿佛能感受到铁画制作过程中的魅力,一捶一凿一焊一接,一件铁画作品栩栩如生。
随后,队员们跟随高老师参观了芜湖铁画的优秀作品。一幅幅精美的铁画映入眼帘,既有传统的山水、花鸟,又有现代的创新题材。这些作品栩栩如生,线条流畅,让人不禁感叹铁画艺术的魅力。高老师还向队员们讲解了铁画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让队员们对铁画有了更深的认识。
手握锤凿匠心独运,体验铁画制作魅力
图为铁画大师高文清老师指导志愿者亲身体验铁画的制作,讲解锻打出一片树叶的锤击方式。周智康 供图
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志愿者有幸拜访了三位芜湖铁画非遗传承人。他们都是铁画界的佼佼者,技艺精湛,作品风格独特。在他们的指导下,队员们亲身体验了芜湖铁画的制作过程。从敲打铁片开始,到焊接、打磨,每一步队员们都小心翼翼,力求完美。在他们的耐心指导下,队员们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虽然作品不够成熟,但这个过程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铁画制作的艰辛与乐趣。
体验结束后,队员们在高园长的办公室里对其进行了一次有关芜湖铁画的采访。高园长耐心地回答了队员们的问题,从铁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到未来展望,他为队员们揭开了铁画艺术的神秘面纱。经过这次采访,队员们对芜湖铁画的了解更加深入,也为铁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感到由衷的敬佩。
最后,队员们与高园长在创意园的标志性建筑前进行了合照,留下了这次参观的美好回忆。合影中,队员们的笑容与高园长的热情交织在一起,仿佛是对铁画艺术传承的一种见证。
调研乡村文化发展,铁画技艺融入社会
翌日上午,阳光明媚,队员们带着调研任务,踏上了芜湖的街头巷尾,开始了有关芜湖铁画的实际调研工作。队员们分头行动,穿梭于繁华的商业街区,漫步在宁静的居民小区,随机采访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们,想要了解他们对芜湖铁画的认识程度以及对于铁画现状改进和发展的建议。
图为队员们向路人进行社会调研,对芜湖铁画进行宣传介绍。王凡 供图
在采访过程中,队员们发现,虽然有一部分人对芜湖铁画知之甚少,但也有许多人对这门传统艺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曾在旅游景点或展览会上见过铁画,对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印象深刻。还有的受访者认为,芜湖铁画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谈及铁画现状改进和发展的建议时,大家纷纷建言献策。有的人建议,可以在学校开设铁画兴趣班,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和学习铁画,培养新一代的传承人;也有人提出,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铁画艺术的扶持力度,举办更多展览和活动,提高铁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有的建议铁画艺术家们要勇于创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作品。
漫步铁画博物馆,聆听岁月回响
队员们带着满满的期待,来到了芜湖铁画博物馆。这里收藏了众多历史悠久的铁画作品,是了解芜湖铁画历史发展的绝佳之地。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队员们,并为队员们详细介绍了铁画的历史沿革。
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逐一观赏了博物馆内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题材丰富,既有古代人物的生动形象,又有山水风光的壮丽景色,每一幅都展现了铁画艺术的高超技艺。队员们在这些作品前驻足良久,不禁感叹铁画匠人们的巧夺天工。同时,铁画流程的展示,让队员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铁画的制作过程。在这里,队员们看到了铁画匠人们现场制作铁画的场景,感受到了他们对手工艺的热爱和执着。
此次参观让队员们对芜湖铁画的历史发展和艺术价值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队员们认识到,铁画艺术不仅是芜湖的骄傲,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承瑰宝。(通讯员 高云云 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