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扎染之乡”,探索乡村振兴新力量

小明的爷爷
2024年11月15日

扎染作为大理周城的传统手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十八大以来,我国多次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同时随着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爆火,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扎染这项非物质遗产技术并对此产生浓厚兴趣,从而推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为了深入了解扎染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助力乡村振兴,云南财经大学学子成立暑假三下乡实践团“乡遇仲夏团”,并于2024年7月12日至7月15日至“白族扎染之乡”大理周城村进行社会实践调研。

村委座谈询问村况

7月12日下午14时,队员们到达大理周城村,稍作休整后,前往拜访村委会。队员们向村委会说明团队此行的目的及计划,得到了村委会的认可及大力支持,并同意接受队员的访谈,访谈中也为队员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在与村委会的交谈后,队员们对周城村的基本情况有了一定了解,并根据村委会的建议对计划进行完善。

图为村委会杨副主任向云南财经大学学子介绍周城村的基本情况。通讯员 杨婷 供图

据了解,大理周城村是国内最大的白族自然村,目前有2917户人家,一万二千左右人口,该村老龄化较严重,老年人约占30%左右,中年人居多,而年轻人大部分选择外出打工。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扎染手工艺及其他店铺经营,走入周城村后,队员们也发现走入大理周城村后,道路两边的店铺多数为扎染手工艺品经营店兼体验馆。队员们也向村民了解到,扎染的发展不仅为村民们提供了家门口干活挣钱的机会减少了外出打工的人数,并且带动了村子旅游业的发展,推动着周城村的经济发展。

走进璞真,探寻传承之道

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坐落于大理喜洲镇周城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白族扎染技艺”的生产性示范基地,同时也是大理州2020年重点建设的“非遗+旅游”示范点之一,是队员们了解古法扎染的最佳选择。7月13日早上,队员们前往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参观。走进璞真,蓝天白云仿佛和院子是空飘扬的扎染布混为一色,院子里展示着古法扎染的制作工序,制作材料、工具以及各种琳琅满目的扎染作品,璞真扎染坊则更直观展现出扎染的制造过程及扎染手法。不同样式的扎染方法,让人不禁惊叹古法扎染技巧的精湛,也让队员们对扎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队员们也进行了扎染体验,切实体会到扎染的独特魅力。

参观博物馆过后,队员们与馆主兼扎染代表传承人段树坤老师取得了联系。在交谈过程中,队员们也向段老师请教了许多关于扎染传承的问题,其中关于扎染青年传承人少的问题,段老师说:“对于青少年传承人少的问题也困扰我们将近二十多年了,现在我们转换思路,重点培养中年人,教青年人如何扎花,训练中年人如何扎好花,挖掘老年人记忆中遗忘的扎法,以此轮回的方式,使扎染传承人只增不减。”队员们也了解到原来周城村扎染馆仅有30多家,而随着扎染知名度越来越高,现已增加到2000多家,对此,段老师表示这也是最好的传承方式,全村应团结合作,一起将扎染做强做大,同时也要设立一定的门槛,做到规范并各店做出自己的特色。最后,段老师也为想要加入非遗传承的新力量提出建议——坚守,扎染没有复杂的技艺,但是只有将一个简单的扎法反复练习,做到极致,才能更好地创新,做出更好的产品,这个过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更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

图为问卷调查结束后和非遗传承人段树坤先生的合照。通讯员 杨婷 供图

访蓝续之家,寻经营之道

为探索扎染店铺经营之道,在村委会的推荐下,队员们于7月14日来到“蓝续”,并与设计师小霞姐姐进行了交流。通过小霞姐姐了解到店主小白姐姐原是在外工作,回到家乡发现原本村里家家户户开的扎染店竟只剩30多家,她对古法扎染可能面临无人传承的情况感到担忧,于是她决定成立一个扎染机构,只为更好传承古法扎染。现如今,蓝续通过在抖音、小红书等网络平台宣传,同时也与一些品牌进行合作,如与明星防晒品牌ALLIE皑丽进行了联名、与西南财经大学以及与《新生万物》节目合作等等,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蓝续的经营模式也较独特且系统,接待提供体验活动的散客,但最主要的是接待参加体验课的团队,有专人带领顾客系统体验扎染的全过程,从采摘板蓝根开始到作品制作完成,过程中会向顾客讲述扎染的相关知识以及一些白族习俗等知识。顾客在体验扎染的过程中也学到很多知识,受益匪浅。蓝续独特的经营模式也让队员了解到经营扎染不能仅仅局限于制作扎染产品和提供扎染体验,应该更多去创新经营模式,带动扎染产业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对当地居民的问卷调查。通讯员 杨婷 供图

走近民众,探索振兴之道

为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队员们于7月15日分别向村民、扎染经营店铺老板以及游客发放了调查问卷,在此过程中队员们与其积极交流,从中了解到周城村扎染手工艺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第一,古法扎染的工序多,时间花费较大,制作成本也比较大,而市场上以颜料为材料扎染的商铺成本低,为增加销售量将价格压下,导致古法扎染经营店铺的利润越来越低;第二,大多数年轻人对扎染感兴趣,但多数人认为经营扎染店收入较低,仅体验扎染,少有人愿意学习扎染,扎染传承问题依旧很严峻;第三,村中大多数为中老年人,不懂得利用网络宣传店铺,且产品缺少创新,无特色,故大多数游客对周城的认识仅停留于璞真博物馆何蓝续。队员们结合自己所学知识以及所了解的营销方式,帮助普通扎染店了解线上营销,用不同社交平台创造自己的账号进行店铺宣传并发布扎染图案制作教程视频,不断对扎染产品种类、花纹样式、经营方式创新等建议,为周城经济发展以及扎染的传承贡献力量。

图为云南财经大学学子在与各传承人交流后合影留念。通讯员 杨婷 供图

此次社会实践调研,实践团更加充分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同时也更能体会到扎染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也意识到扎染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但只要周城村村民们团结合作,直面困难,对扎染的形式和种类不断创新和改进,我们相信周城村的扎染文化一定能走得更远,进而助力周城村振兴!(通讯员 何雨洁 赵紫嫣 凹正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