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的“和美乡村”突击队来到清远市水头镇,在5月至8月间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社会实践。期间,突击队的同学们聚焦乡村振兴主题,通过线上调研、线下走访等实践方式,投身新联村人民公社景观提升工程,对水头镇的魔芋产业振兴之路进行了深入调研。
“魔域”水头,魔力何在?——水头镇魔芋产业介绍
清远市水头镇以“魔域”为别称,取自特色资源魔芋的谐音,昭示魔芋产业在产业振兴中的重要位置。为更好理解水头镇蜕变的“魔”力何在,突击队队员首先对水头镇魔芋产业的领头人——“大魔王”尹总进行了采访。
图为采访魔芋产业负责人。陈梦芸 供图
“我们通过三网三产,三大驱动,从育种、生产、品牌到渠道的拉通,成为新时代大食物观的典型代表。”通过介绍得知,水头镇魔芋产业的振兴一方面增加了大量就业岗位,调动留村的中老年群体参与生产,甚至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另一方面使镇中失活的八九千亩荒地得到再利用,提升资源使用率。突击队从中一窥乡村传统农业转向多产整体协调发展带来的益处,其能形成村民增收,资源盘活的多方共赢局面。
探源溯流,“魔域”何成?——水头镇百千万工程探索馆访学
突击队前往水头镇“百千万工程”探索馆访学,深刻学习水头镇的发展历史,了解其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构成的多层次道路,打造魔谷、E谷、艾谷、药谷和光谷共同组成的“五谷丰登”产业振兴结构,解决了原有产业布局散、污染重、隐患多、利益杂等问题,更实现了景观风貌更新和治安水平提升,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突击队深刻领悟特色产业与民风民情对于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性,水头镇“对症下药”,因地制宜地走出一条独特的振兴之路。
图为突击队参观百千万工程探索馆。谢楚翘 供图
公社新生,“魔”法何用?——知行合一的人民公社片区魔芋工坊改造实践
水头镇作为魔芋产业的核心区,以产学研基地为支柱支起了片区的乡村产业振兴工作,原村内的人民公社及其周边片区拟进行魔芋产业振兴乡村展馆的改建与景观风貌的提升。突击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专业水平,参与多次线上交流对接,多次线下实地调研,立足于村民的使用需求,进行人民公社“魔芋工坊”景观更新设计。
图为无人机拍摄的场地全景。钟昭宇 供图
在初期调研中突击队以无人机航拍和人视点实拍来采集现场图像,提取村庄肌理,建立现状信息。为更好地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平衡村民生活和发展文旅产业,突击队与村民和驻村工程师多次对接,详细听取了村民们对该公共空间的晒谷需求,且以平均每周一次的频率向村民和管理者等各方汇报。
设计实践过程中注重两点,一是尊重村落肌理和历史文脉,加强各公共空间联系,保护历史文化信息。突击队将人民公社老砖保留并重复利用,建设与风水塘进行视线沟通的休憩看台。二是对村中公共空间进行“分时共享”规划。以魔芋长桌节点为例,游客可在此品尝当地特色资源魔芋,开展文化旅游宣传体验活动,闲时此处可以作为村民的社区活动点。发展文旅产业和居民日常游憩结合,既为乡村产业增收,又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目前人民公社片区已步入施工阶段,为“和美乡村”突击队成员的暑期社会实践画上完美的句号。
图为“和美乡村”突击队合影。陈梦芸 供图
实践团负责人表示,句号不是终点,突击队的脚步不会停歇。水头镇的“魔域”之门,让突击队队员一瞥产业振兴的方式和传统农业的蜕变,体会到青年的实践在乡村产业现代化和文化建设的作用。青年突击队将继续前进,知行合一,以实践为乡村振兴添一份力量。(通讯员 谢楚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