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解锁凉风村“蝶变密码”

微信用户
2025年08月05日

“这里真的曾经是贫困村吗?”来自贝宁的留学生开文举着手机,漫步在凉风村宽阔的柏油路上,不时驻足拍摄。道路两旁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白墙灰瓦的农家院落里鲜花盛开如霞,眼前的景象与他对中国偏远乡村的想象形成了强烈反差。

近日,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关坝镇凉风村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来自贝宁、摩洛哥、刚果金等国的重庆交通大学留学生和该校学生会工作人员组成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他们深入这个昔日的国家级贫困村,用青春足迹探寻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解锁和美乡村的“蝶变密码”,见证中国式现代化的蓬勃生机。

留学生聆听凉风村绿色产业介绍 杨宸 供图

产业振兴:从“黑色经济”到“绿色发展”

在驻村工作队的讲解下,一组对比鲜明的照片让同学们震撼不已。2013年的凉风村:坍塌的土坯房、泥泞的村道、荒废的矿坑,贫困发生率高达13.7%。而如今,这个昔日的“煤村”已华丽转身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在“鱼菜共生”生态农业基地,来自摩洛哥、主修汉语国际教育的留学生温云朵惊叹于这种循环农业模式:鱼类排泄物为蔬菜提供养分,蔬菜根系净化水质,这是东方“共生”智慧的现代诠释!

在李子园里,沉甸甸的果实让学子们直观感受产业成果。农场主罗大姐热情招呼大家品尝新摘的李子:以前门前是泥泞路,客人稀少;现在设施完善了,游客络绎不绝!

人才振兴:从“孔雀东南飞”到“燕归故里巢”

“十年前,我们村的青壮年基本都外出打工,只剩‘老弱妇幼’留守。”村书记告诉实践团,“现在不一样了,很多人主动回乡创业。”

在大自然农庄,老板黄世刚正忙着招呼客人。这位曾在外打拼多年的返乡创业者,于2022年在村里建起了这座农家乐。"看到家乡的发展潜力,我果断回来了。现在农家乐收入相当可观,还解决了村里及周边老百姓的就业。"

“人才回流不仅带来了资金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新理念、新思维,这是乡村振兴巨大的财富",实践团同学们谈到。

实践团留学生志愿者用外语与儿童对话 郑佳欣 供图

文化振兴:深耕文脉助力乡韵新生

在关坝镇暑期课堂教室,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际文化交流课堂正在进行。“你好!”中法英等多国语言的问候声此起彼伏,来自贝宁、主修国际中文教育的留学生林夕正与中国学子一起,为当地30多名儿童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音乐和笑容不需要翻译。”林夕用流利的中文说道。当各国经典歌曲在课堂回荡,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跟唱时,文化的边界在这一刻消融了。

实践团还了解到,凉风村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独特的精神内核。“我们关坝镇是唐代溱州故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村书记介绍道,村里建设了数十座亭台廊阁,将人文元素巧妙融入景观建设中。“从2018年开始,凉风村连续举办农民丰收节、苗家文化展示等活动,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村书记补充道。

生态振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山上绿屏、半山绿果、山下绿水”——这是凉风村生态振兴的真实写照。实践团沿着溱溪河骑行绿道深度体验,见证了一个资源枯竭型村庄的绿色重生。

"2014年前,村里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直接倒在房前屋后。"村民犹大姐介绍,"现在我们有很多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现在的污水全部都得到收集和处理,村里的溱溪河变得更清澈了。"

来自贝宁的风景园林专业留学生向南赞叹:“科学规划,既保护生态,又创造景观价值,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组织振兴:乡村振兴的坚强保障

“党建引领是我们振兴的根本保障。”在村党群服务中心,驻村书记胡金权向实践团介绍了凉风村党组织建设情况,“我们村党委有33名党员,3个党支部,其中35岁以下党员7名,党员致富带头人6名,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梯队结构。”

实践团了解到,凉风村创新实施乡村治理积分制,内容涵盖乡风文明、人居环境、产业发展、创业致富等方面。村民赚取积分后,可在“爱心公益积分超市”兑换物品,有效激发了乡村治理的积极性。

“我们还成立了餐饮服务业、渔业、果蔬三个专业合作社,以及精扶劳务公司,让村民共享集体经济发展红利。”村委会副主任补充道。

让青春在乡村一线绽放绚丽光芒

实践团充分发挥各自所学专业优势,深入果园、鱼塘等地拍摄公益宣传片,用镜头记录凉风村的美丽蝶变。重庆交大中外学子用真诚的语言和朴实的笑容为凉风村的优质农产品代言,通过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扩大宣传效果。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村庄的巨大变化,更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实在在的成果。”留学生康慨有感而发,“凉风村的做法,对我们这些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学生而言,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宝贵经验。”

夜色渐深,梦乡渔村的生态鱼池在月光下泛着波光。中外学子们围坐在池塘边的亭子里,互相交流这一天的体会和感受。这场跨越山海的相聚,见证了不同文明的美美与共。正如实践团指导老师揭财明所说:“凉风村的实践,是中国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它所蕴含的发展智慧,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有力例证和生动注脚。”(通讯员 齐姝媛 唐滋岭 白伊仝)

重庆交大中外学子与社区儿童交流合影 刘入溢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