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泉:用全项目化教学助力学生零距离上岗

人阅读 2021-04-13 中青校园

坚持“错峰上课”,经常给学生“开小灶”、“折腾式”授课...湖南三一职院有这样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倾尽所能,只为中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输送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每天比别人多半个小时,一年之后,我们就比别人掌握更多。精英精神就是一直坚持。”清明小长假前的一天清晨,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精英学院负责人李德泉老师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收获众多点赞。距离规定的上课时间还有半小时,他的学生们早已到达上课地点,开始了新一天的学习。


    为什么要提前半个小时上课?李德泉解释:“提早上学,倒逼学生早睡早起,吃顿早饭,一天的学习精神饱满。”李德泉说,错峰上课食堂不会拥堵,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吃了早餐再来上课。2020年9月起,精英学院就开始了这样的作息。桩机服务1901班学生成肯说,刚开始并不能理解,但随之养成的良好作息习惯,让大家都受益匪浅。


 

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精英学院负责人李德泉(右一)在和学生交流。受访者供图


    “老师心里的爱,学生是能感知到的”


李德泉严厉的课堂管理全校出名。“老师心里有学生,爱学生,学生是能够感知。”从教十年的李德泉在采访中反复强调这一点。59岁的李德泉来自江苏盐城,1984年他从贵州师范大学数学专业毕业,出于对工程机械的热爱,他毅然选择跨行,成为一名工程机械售后服务工程师。摸爬滚打30年后,由于年龄原因,他不得不放弃一线工作,于2011年正式入职三一职院成为一名教师。


10年来他不评职称、不参加评优,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我只想把宝贵的时间都花在对学生最有益的地方上。”他坦言道。除了早上7点半上课、白天八节课的项目化教学外,晚上李德泉还经常给学生“开小灶”:批改作业、指导思维导图修改、设计新的项目任务...他一天的工作要在晚上10点半才能结束。“很累,但值得。”李德泉表示,很多学生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以往成绩不理想,来这接受教育或许是他们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机会,自己一定要尽全力帮助每个学生创出美好的未来。


每带一届新生,李德泉都会在一个月内记清楚两个班近百名学生的姓名。为了更好的因材施教,他还会以PPT形式制作学生的个人简历,包括性格、家庭情况、爱好等,“学生也会感到备受重视。”精英学院的第三届学生戴湘衡目前在北京三一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任职服务工程师,今年3月他利用休假时间专程回到学校看望李德泉,“恩师难忘,有时间就要来看看李老师。”他依稀记得自己刚进入精英学院时的内向与不自信,“话到嘴边说不出口,沟通能力非常弱,李老师硬是‘逼’着我说。”就这么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小伙子终于能说、会说,拥有了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时在各方面取得了不小的长进。出色的表现让他在实习期间就获得了公司的通报奖励。这次返校,他自信满满地站到了师弟们的面前,分享自己的工作经历。“能够取得现在不错的成绩,离不开李老师的付出,更离不开学校提供的平台。”


让学生学习技能的时候“使劲折腾”


“我的班级从来不放弃每个学生,我不嫌弃学生会惹事,找麻烦,但我要求学生在技能学习上能折腾。”走进精英学院的项目化教学车间,发现二个班91人的教学现场井然有序,大家“折腾”的不亦乐乎:有的在进行电气元件检测项目;有的在进行配合间隙的检查项目;有的在默默在背诵着高压共轨系统传感器功能;有的围绕着车间挂满的系统图“斗图”...突然一阵喧嚣声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一场对抗式教学竞赛刚刚结束,获得“蒙眼拆卸安装板上的各种规格螺栓”项目胜利的学生大声欢呼,接着又是一阵声音从柴油机拆装项目传来,三名学生刚通过现场认知考核,他们可以进入下个装配阶段了,这意味着该项目任务即将完成。


为什么对过关会如此兴奋?记者打听后得知,原来这是精英学院项目化教学的独特设计。螺栓拆装项目,采取二个班级对抗赛,战胜方可获得学分。一名学生介绍到,竞赛通过现场抽签来确定竞赛对手,比赛获胜方有项目得分,失败方则需再次抽签选择对手,继续参加对抗赛。而柴油机拆装加认知项目,三人组队,在将拆分完柴油机所有零部件后,还需要完成连续答对十五个针对柴油机各个部分的现场认知并回答相关理论问题,而且问题多是开放性问题,重复率少,需对知识灵活掌握,透彻理解,很有挑战性,不管谁错了,都需从头再来,所以一旦过关,显得异常兴奋就很正常了。“当我们过关了某一个项目,名字就会写到白板上,会有很大的成就感!”


“职业教育的课堂设计一定是要对接岗位需求的。”李德泉介绍到,优秀服务工程师不光要有优秀的技术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服务工程师的工作现场复杂多样,干扰因素多,要培养优秀服务工程师,必须进行抗压和耐挫能力训练。挖机1901班朱运杰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列子,他曾在对抗赛中连输六次,最终赢得了第七场的胜利。他坦言道,中途一度很受挫,想要放弃,但在老师、同学的鼓励和帮助下最终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坚持,相信未来遇到其他困难,我也能克服。”


谈起自己的教学改革,李德泉滔滔不绝。他表示,一般的项目化教学局限于线性关系,在学科内的进行项目化设计,没有按照技术流特点,阻碍了学生迁移理解,不能由一知二、触类旁通,现代工程机械已深度机电一体化,机械与电气控制成为皮毛关系。工程机械可按工作特点分为功率流和控制信息流,现场排故需要知识融通、全面排查,为结合岗位需要和技术发展,全项目化教学打破学科项目化的局限性,建立了项目之间的 “链式”关系。线性项目设计是按学科逻辑顺序设置,没有横向联系,缺乏技术考量,往往是完成项目教学后,没有相关知识再运用的情景,就不可能有知识迁移,做不到不会忘的“穿透理解”。“精英学院在项目设计上采取链式原则,即将一个能力点分成若干个项目交叉、层次推进,遵循了技术领悟需要积累发酵和旁通触类才能突破的规律。”


以电气控制相关为例,他介绍到,第一阶段需分成多类项目同时推进,第一类项目是根据学情的电气基础补差,为触发理解阈值做准备;第二类项目是检测技术,是主要电气元件和线路检测技术,为动手能力打下基础;第三类项目是原理图分层次学习,为分析能力打下基础;第四类项目是专业电气理论学习,为专业能力形成做好准备。在完成第一阶段的交叉项目后,第二个阶段才能进行实际电路检测、检查训练,故障案例分析、排故逻辑框图教学,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为此,李德泉专门设计线上教学的“思维导图”和“专业知识刷题库”二个模块,与线下教学交替进行。两个阶段进行过程中,与液压技术、柴油机技术交叉进行,以保证与现代技术发展合拍。“实践证明了这是一种能够实现穿透理解的教学方法。”走访中,班上的学生纷纷表示,在这里一个月学的东西要比以前一个学年还要多,感觉知识点真的刻在脑海里了,且能够随时运用。一旁,重机桩机1901班滕晨曦正蒙着眼睛练习斜轴泵拆装,“通过训练,单安装缸体只需30秒。”


据了解,自2016年三一职院精英学院成立,李德泉就一直承担全部专业课程教学,一直前进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有效教学模式的征途上,率先实施专业老师参与学生管理的“双班主任”模式;打破了固有的课程界限,以产品功能原理、技能形成过程为教学标准,开展全过程项目化教学方法。对于离校的学子,他依然密切关注,经常了解、询问学生顶岗工作、通过工作反馈课程学习的情况。及时掌握项目设置、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对于学生能力的影响,结合返校学生的访谈,对部分项目教学进行调整。据了解,在这种教学方法的指导下,精英学院的学生按照在顶岗实习阶段达到企业的初级职称,转正后达到中级职称标准培养,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值得一提的是,精英学院办学成绩斐然,其中17级毕业不到一年,有40人月收入过万,51人超8000以上,全部获得初级职称,8人晋升中级职称,在企业举办的专业技能比武中包揽新秀奖前三名,五人获优秀服务工程师表彰;18级在顶岗实习期间就表现突出,37人月收入超过8000,7人获得单位表彰,全部通过岗位技术等级初级认证;19级在校学习期间凭“技术绝活”走红网络。


距离退休仅剩一年,李德泉表示,自己会将这种教学方法的最终版体系化,传给下一任老师。(通讯员 欧阳明亮 何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