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大学生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排莫村蜡染工艺的传承发展

人阅读 2018-07-21 小脑斧

        中国青年网贵州7月17日电(通讯员 罗杰)7月17日,桂林理工大学传统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溯千年风雅,阅华夏匠心”贵州蜡染文化推广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苗族蜡染发祥地——贵州省黔东南市丹寨县排莫村,参观当地传统手工蜡染作坊,体验传统手工蜡染制作全过程,感受最原始、最传统的手工蜡染。体验结束后,队员们针对传统手工蜡染发展与传承现状与问题,对当地村妇联主席进行了专访。

        排莫村村口手工蜡染坊画娘,一边照顾自家孩子一边进行蜡染创作。她向队员们介绍了作坊的基本情况,并邀请队员们体验蜡染制作的全过程。中青网通讯员 罗杰 摄
        实践队员正在体验蜡染制作的第一环节——绘图,队员需要将自己心中的图案用铅笔事先描绘在白布上,为后续用蜡刀描摹图案奠定草稿。中青网通讯员 罗杰
        村口手工蜡染作坊主人传授团队成员使用蜡刀的正确手法,他强调,蜡刀的使用手法将影响蜡油的分布均匀程度,从而影响蜡染图案的美观。同时,正确的使用手法也能让描摹时更加省力。中青网通讯员 罗杰 摄

        光滑的铜质刀片与过漆的木棍是蜡刀的主要组成部分。队员们用蜡刀沾上滚烫的蜡油,在事先用铅笔画好的图案上描摹,形成最终的图案。被蜡油描摹的部分将在染色和脱蜡后保留原来的白色,其他部分将被蓝靛草浆染色成蓝靛色。中青网通讯员 罗杰 摄

        可以不断加热蜡油的器具,当地人称为蜡锅,专门为制作蜡染而设计,保证蜡油不因为温度过低而凝固、不因温度过高而沸腾。中青网通讯员 罗杰 摄

        画娘将队员们上好蜡的白布放入蓝靛草浆中搅拌,让色素浸透白布。整个染色过程将持续整整一个小时,过程中,画娘必须不停搅拌白布保证蓝靛色色素沉淀足够均匀。中青网通讯员 罗杰 摄

       蜡染坊店主的手,因为染布需要将手长期浸泡在蓝靛草浆中,蓝靛色色素已经深深浸入了他的指甲,即使多次清洗也难以褪去。中青网通讯员 罗杰 摄

        经过绘画、上蜡、染色、脱蜡等一系列过程,三个小时以后,团队成员们的蜡染成品终于出炉。一名团队成员正满怀喜悦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中青网通讯员 罗杰 摄

        李玉芳女士是在这方热土成长起来的排莫人,从小便学习绘制蜡染图案。现担任排莫村村妇联主席,一直致力于将自己家乡的蜡染文化传承和推广出去。她在专访中就排莫村蜡染发展现状、传承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一一作了回答。目前排莫村已成为苗族蜡染传承保护的重点关注地区,县市政府正在通过建立合作社、引进微小企业,促进蜡染保护传承并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但是目前仍然存在蜡染传人老龄化与手艺传承的问题。中青网通讯员 罗杰 摄

       队员们与蜡染坊主人在村口牌坊前的合影,牌坊上赫然写着“东方第一染”五个大字。中青网通讯员 罗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