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纷纷开设微专业,“香”在哪

  在最前沿领域的区块链,山大这门微专业的7门课中有4门课是完全的“新课”。经过3年多的探索,今年这4门课被纳入新版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这几年我们已经把课程建设得很成熟,下一步,本学院的学生即使不报名微专业,也可以有这样的课上。”该微专业负责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蔡晓军说。

  “微专业作为一个平台,有更多的空间让教师、学生、校企合作等教育元素和教育资源融入其中,提升学校的教学资源。”山东大学本科生院教学研究办公室工作人员任立英分析。

  在她看来,从教育改革的角度来说,微专业主要有3种面向:“一是‘向宽’,在本科专业覆盖不到的地方加强专业交叉融合;二是‘向深’,在本研衔接领域,在本科生、研究生的延伸阶段进行扩充;三是应用性,学生进修后用于就业。”

  记者注意到,已有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支持高校建设微专业的文件。例如,今年7月,上海市教委发布《上海高校微专业建设工作指导意见》,支持高校优先建设3类微专业,一是准确把握科技革新和产业发展趋势,主动探索和布局未来学科专业;二是针对现有学科专业无法及时精准匹配社会和产业需求的情况,调整和优化专业与课程设置;三是围绕国家紧缺急需人才培养,拓展和强化专业与课程建设。意见还提出,上海市教委将在各校建设基础上,选树市级示范性微专业试点建设项目,为各校微专业建设搭建交流互鉴的平台。

kandian.youth.cn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