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用“栓”字造词“栓Q”,网络黑话“入侵”校园何解?

  蔡海龙认为,要解决青少年语言污染问题,必须首先对网络语言的集中地带如社交平台、网络社区和网络游戏等进行源头治理,对于面向青少年的主播、青春偶像等群体的网络表达尤其应当予以重点规范。对于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企业或个人,应当依法给予罚款、注销账号、责令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许可或营业执照等。

  他还提到,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网络语言和谐音“梗”的流行常常涉及对人格和隐私的侵犯。学校在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围绕保护人格尊严和隐私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教育。学校可以结合热点舆情事件开展教育,组织学生对流行网络语言和谐音“梗”进行解剖分析,引导青少年做出理性选择和正确的价值评价;向青少年传达其网络参与的行为界限、违反相关规则的法律后果,促使其遵守行为规范,避免做出侵权行为。

  蔡海龙建议,学校应优化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切实提高青少年对语言文字的阅读表达能力,引导其正确评价和使用网络语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适当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更多关注师生关系以及学生之间的同伴交往和友谊;创设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增加青少年与社会的密切接触,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对于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感。

kandian.youth.cn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