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纷纷开设微专业,“香”在哪

  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贺小飞介绍,每个微专业在校内运行一轮以后,教学效果好的会面向校外人员招生:“教育形态正在多元化发展,高校面向社会提供微专业等类别的非学历教育资源,也是为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作贡献的路径之一。”

  微专业成为高校新专业“增长点”

  学科交叉、专业融合是近年来高校调整专业的一个方向。微专业的设立由高校主导,设置、管理、运行都比较灵活,这使得微专业成为不少高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块“试验田”。不少高校在培育建设新的本科专业之前,通过运行微专业打磨骨干课程、锻炼教师团队,并在此基础上设立新专业。

  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贺小飞说,微专业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专业发展新的生长点”,孵化出了新的专业方向。例如,“计算传播”微专业孵化出了传播学(计算传播方向),目前又迭代为传播学(智能与计算传播方向)。

  目前已有50多门微专业的山东大学,在微专业这块“试验田”上不断地开花结果。比如,在“医学数据学”微专业探索基础上,山大于2021年增设了生物医药数据科学本科专业;在“国际组织与跨文化交流”微专业基础上,2022年增设了“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本科专业。

kandian.youth.cn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