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学子探寻邓家“背二哥号子”与“踩堂戏”新活力

向文轩介绍,踩堂戏融合了皮影、歌舞等元素,剧目丰富,音乐欢快。“道具相对简单,但行当分明,有生、旦、净、丑,服装与川剧类似。伴奏以弦乐、打击乐为主,也有吹奏乐。”他特别提到,“踩堂戏”亦有“采唐戏”之说,演绎唐太宗与魏征斗泾河老龙的故事,其渊源甚至可从唐代刘禹锡《竹枝词》描绘的“踏歌”场景中寻得踪迹,足见其历史悠久。

谈及传承与创新,向文轩充满信心:“踩堂戏是土家族的文化瑰宝,不能只困在大山里。我们正在努力让它走上更专业的舞台,用新的方式吸引年轻人,让更多人感受它的魅力。”

通过此次专访,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实践团深刻感受到,“背二哥号子”从盐运古道上的劳动之歌,到承载红色记忆的文化遗产;“踩堂戏”从农家堂屋的“三步戏”,到走向更广阔天地的非遗舞台,其生命力正源于像向文轩这样的传承人的匠心坚守,以及在非遗保护政策赋能下的创造性转化。这些古老的声音和技艺,正以崭新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续写着属于新时代的文化篇章。(通讯员 冉粤庆 曾灵艳 杨欣雨)

kandian.youth.cn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