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纷纷开设微专业,“香”在哪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校长夏春明在谈及微专业建设初衷时指出,在新兴技术不断发展、传统企业加速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的4年制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天然的滞后期”,即培养方案涉及的相关知识、技术、素养,较难快速响应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最新需求;新工科专业建设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这个痛点,但覆盖面较小、更新迭代较慢、灵活度不够。因此,应用型高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建设微专业,以“专微融合”的方式培养学生,能够精准对接、快速响应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夏春明举例,几乎所有工科类高校都有自动化专业,该专业的课程体系相对稳定,但行业对自动化人才的要求不断更新:不仅需要人才掌握传统技术,还涉及较多新兴技术,比如无人仓储要用到的机器视觉、人工智能、5G导航等,这是传统的自动化专业无法讲深、讲透的。学生修读微专业,能精准匹配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学生获得学校、行业企业分别颁发的微专业证书,也相当于拿到了就业的“敲门砖”。
微专业为何在多所高校“遍地开花”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微专业不仅集中于前沿热门领域,多所高校都在成批次地建设微专业,且各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