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遗相融润童心,非遗传承启新程

课堂采用情景化讲解、分组合作、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听、看、做的多重体验中掌握技能与知识。每堂课后,团队成员都会进行课堂复盘,及时优化下一堂课的设计与节奏。六天课程主题鲜明、环环相扣,既有民俗饮食的温情,也有生态艺术的诗意,更有民间手工的精巧。)

“看到孩子们从好奇到投入,我们更加确信非遗传承需要‘接地气’的课堂。”据统计,此次实践活动累计服务社区青少年120人次,开发6大主题课程,收集非遗手工作品150余件。这些数字背后,是传统文化在儿童心中扎根的生动见证。

图为团队成员和儿童在课程结束后合影。王瑜 供图

从叶脉的纹路到面团的呼吸,从扎染的化学变化到漆艺的色彩奥秘,这场非遗之旅让古老的智慧在童心中焕发新生。这场文化与科学的暑期实践,正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传承答卷。

在这个夏天,实践团用青春的热情和创新的思维,为非遗传承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当传统遇见创新,当文化碰撞科学,我们看到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无限可能。(通讯员 张然  迟格)

kandian.youth.cn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