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耐心唤醒非遗技艺传承活力

图为刘奶奶在教孩子学习剪纸。余思怡 供图

随着体验活动的推进,越来越多居民加入进来:年轻人拍下制作过程发至社交平台,标注“商丘古城非遗体验”;老人主动分享自己年轻时剪窗花的经历,帮着指导初学者;放学的孩子会特意绕到体验点,问一句“明天还能来剪吗”。“以前总担心我这手艺没人学,等我走了就断根了,现在看着这么多人愿意学,我教到天黑都乐意。”刘奶奶握着一把剪刀,看着围满体验点的人群,眼角的皱纹里满是笑意。

实践期间,团队不仅完整记录下坠胡制作、剪纸两项非遗技艺的核心流程,还拍摄了15条“非遗小课堂”短视频,内容涵盖木料选择、剪纸基础技法等,发布至社交平台后,累计获得超5000次转发。更让团队意外的是,实践结束后,有3名商丘本地大学生通过短视频联系到张师傅和刘奶奶,表达了利用假期系统学习非遗技艺的意愿。

“我们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只是用耐心敲开了传承人与居民的信任,让老手艺能被看见、被触摸。”实践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他们将把整理好的技艺笔记、视频资料移交至商丘古城文化保护站,为非遗技艺的长期传承提供支持。(通讯员 田英俊)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实践队在结项时的合照。余思怡 供图

kandian.youth.cn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