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数字赋能新安医学传播
图为团队成员在小小志愿者引导下参观博物馆。宋子航 供图
队员们兵分两路进行问卷调查:一组面向游客发放“博物馆中普通话使用体验”问卷,一组与数字展区工作人员座谈,聚焦普通话与方言的协同传播策略。此次共回收有效问卷60余份。不少游客建议通过情景剧、讲座等形式加强宣传,增强徽州文化的吸引力。
初步数据显示,数字化手段虽显著提升传播效能,但专业术语的通俗化转译仍是痛点。目前,馆方正积极探索“推普+科技”赋能文化传播的创新模式。
黄山方言调查:乡音渐远,推普存古需并举
8月23日,团队前往歙县一中、二中对师生进行了黄山方言调研。教师对“祖父(朝[tshau33])”“婴幼儿[man214]”等方言词仍有一定掌握,但整体使用已向普通话靠拢。高中生虽具备一定方言听力,但主动使用率低,表达能力较弱,仅约半数掌握本土词汇,传统生产类词汇如“蚂蟥”“斗笠”退化尤为明显。
此外,团队在歙县二中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虽具备方言听力理解能力,但使用率低,方言表达能力差。推普成效显著,但方言代际传承面临断裂,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实现推普与存古的平衡,是徽州方言文化保护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
团队在渔梁、中和社区的调研显示,居民方言保持情况优于校园。中老年群体对老人们对花生[xuo33 sei31]、买猪肉[ma33 tsu33 niou31]等特色词掌握牢固,日常使用频率高。但青少年群体仍出现使用断层,多数仅能听懂但不愿或不会主动使用。社区方言存古基础较好,但代际传承同样面临挑战,需与推普工作协同推进。
深入乡村探源:“张一帖”家传中的语言双轨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