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学子探寻邓家“背二哥号子”与“踩堂戏”新活力

随着交通发展,“背二哥”职业已消失,但号子并未沉寂。作为第四代传承人,向文轩表示:“在政府非遗保护政策的支持下,我们通过进工厂、企业、校园展演和教学,让更多人了解、学习‘背二哥号子’。”他坚定地说:“传承工作在推进,只要有人愿意学,这承载着历史和精神的号子,就一定能传下去,也成了现在我们发展文旅的一个亮点。”

踩堂戏:堂屋里走出的非遗“三步戏”

这种流传于巫山邓家土家族乡等地的古老戏曲,以其独特的形式和热闹的氛围引人入胜。“为什么叫‘踩堂戏’?又为什么叫‘三步戏’?”面对团队成员的提问,作为第五代传承人的向文轩解释道:“过去为适应山区环境,戏班常在农家堂屋、院落演出,甚至在几张拼起的大方桌上唱。桌面不宽,演员走动主要靠独特的‘三步’来回调度,所以得名‘三步戏’。后来场地不拘泥,堂屋、院坝、田边地角都能演。”

图为踩堂戏演出现场。程敏 供图

kandian.youth.cn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